高二歷史:《從蒸汽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練習題歷史篇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1.“一個蘋果讓牛頓吸引了世界,一壺沸水讓瓦特轉動了世界,一個元素讓愛迪生點燃了世界……”該廣告詞中瓦特的貢獻是( )
A.研制彩色電視 B.發明電燈
C.研制內燃機 D.改良蒸汽機
解析:選D。本題用廣告詞作題引考 查“瓦特改進蒸汽機”這一基礎知識,新穎活潑,題材來自現實社會生活,從而引導學生關心自己身邊的歷史。
2.以生產方式的標準來劃分,人類文明經歷了如下圖所示的幾個階段。其中空格處應是( )
采獵文明―→農業文明―→ ―→信息文明―→……
A.鐵器文明 B.電氣文明
C.工業文明 D.游牧文明
解析:選C。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人類文明經歷了從采獵文明到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
3.1931年10月18日凌晨,愛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時,為紀念他的突出貢獻,美國各地( )
A.熄滅電燈一分鐘
B.輪船鳴笛三分鐘
C.教堂敲鐘84下
D.齊奏《英雄交響曲》
解析:選A。電燈是愛迪生的發明,輪船是富爾頓發明的,《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作品。
4.莫斯科時間2010年4月10日,載有波蘭總統卡欽斯基的客機,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墜毀。客機上包括波蘭總統夫婦以及眾多波蘭高官政要在內的96人無一生還。客機墜毀事件發生后,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高度關注,波蘭人民更是處于一 片悲哀之中。在華沙,人們開始在總統府外聚集,鋪設鮮花和蠟燭,以示哀悼。我們最快獲知這一最新消息主要是通過( )
①電影 ②有線電視 ③雜志 ④互聯網
A.②③ B.① 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選D。本題考查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有線電視與互聯網具有快捷的特點,而電影與雜志則不具有這樣的優勢,所以一些時事快訊我們難以從這兩種傳播媒介及時獲得。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早在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就預言電的偉大革命力量,認為“蒸汽大王在前一個世紀中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它的統治已到末日,另外一個 更大無比的革命力量——電力的火花將取而代之”。
材料3:隨著廣播、電視和其他電子媒介的出現,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緊縮成一個“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產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樣意味著全球是一個有機的系統,而不只是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大拼盤。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1中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及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2和所學知 識,指出電力與蒸汽動力相比具有 的優越性。
(3)根據材料3,分析“地球村”的特點。列舉近代以來三次工業或科技革命中,對“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動作用的科技發明各一例。
解析:第(1)問提取圖片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出答案;第(2)問可以從使用范圍、動力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問先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如“時空距離驟然縮短”“ 有機的系統”等,歸納出地球村的相關特點,然后再根據題目要求列舉推動各地聯系的科技發明。
答案:(1)歷史信息及影響: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后發電機、電動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使人類開始告別用油燈照明的時代。
(2)用途更廣,動力更大,應用更方便。
(3)特點: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全球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例子:第一次工業革命:汽船、蒸汽機車;(任舉其中一例即可)第二次工業革命:汽車、飛機、電話、電報、電影等;(任舉其中一例即可)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動電話、互聯網。(任舉其中一例即可)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歷史:《從蒸汽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練習題歷史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