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寒假復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2017-01-17 13:12:22 來源:精品學習網(wǎng)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shù)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下面為大家推薦了高二歷史寒假復習,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儒家學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學派的墨子;法家學派的韓非子等。

  孔子觀點:思想的核心是仁;統(tǒng)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

  孟子觀點:把孔子的“仁”發(fā)展成為更加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主張“性本善”。

  荀子觀點:主張統(tǒng)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張“性本惡”。與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內容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

  西漢,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張:“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綱五常”

  為了推廣儒學,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此后,儒學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學: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觀點:天理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其著述《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jù)的教科書。

  “離經(jīng)叛道”的李贄,自稱“異端”,挑戰(zhàn)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觀點:反對君主專制獨裁,重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

  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顧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還主張“經(jīng)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歷史寒假復習,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寒假復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视频国产99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 | 天天看精品动漫视频一区 | 在线免费观看人成视频色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