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二上冊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知識點總結
生態系統是由生物與非生物相互作用結合而成的結構有序的系統。下面為大家推薦了高二上冊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知識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的結構(Ⅰ)
二.高考動向
1.高考中對生態系統成分的考查涉及生態系統成分的判斷、各成分的功能和聯系,題型主要為選擇題,也可結合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命制非選擇題。
2. 對于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主要考查食物鏈的判斷和食物網中食物鏈的確定,也常常與生態系統的功能相結合進行考查,題型既包括選擇題,也包括非選擇題。
三.備考方略
復習生態系統的結構,要根據實例,從組成成分入手,在分析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分析、理解各種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課前準備:每班分成六個小組,也可一桌為一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前預習復習。
五.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復習了種群和群落,按照生命系統的層次的順序,這節課我們應該復習哪部分內容?(生態系統)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生態系統的結構”。
知識點一 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
(一) 基礎知識回顧
教學活動:教師多媒體投影相關知識體系,學生回顧知識并填空
1.概念
由________與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范圍
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________
3.結構
組成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群落(包括_______、______、分解者);營養結構——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二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一)基礎知識回顧
教學活動:教師多媒體投影相關知識體系,學生回顧知識并填空
1.⑧________
2.生產者
生物代謝類型:⑨________(主要是綠色植物)
地位:是生態系統的________
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把光能等轉化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消費者
(1)生物代謝類型:⑪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各種動物)
(2)分類
(3)作用: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對植物的傳粉、種子傳播等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生物代謝類型:⑫________(主要是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
(2)地位: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
(3)作用:將動植物遺體、排出物和殘落物中的⑬________分解成⑭________,返回到無機環境中
想一想: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屬何種功能類群?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組派代表回答,其他組補充。
判一判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題一組派代表回答。
1.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但主要類群是綠色植物( )。
2.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必要成分( )。
3.細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細菌( )。
4.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
5.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及能量( )。
特別提醒:關注幾個“未必”和“一定”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默讀默記
①生產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產者,消費者未必都是動物,動物未必都是消費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②自養型生物一定都是生產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產者一定處于第一營養級。
(二)核心突破
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教學活動:多媒體投影,教師點撥。
兩大部分,四種基本成分。可表示為:
①基礎: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②橋梁:生產者、分解者;③主導(基石):生產者。
2.生態系統中四種成分的聯系
教學活動:教師多媒體投影下面圖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填寫圖中四種成分,說出四種成分之間的關系。
【典例1】
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
B.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C.病毒是異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
教學活動:學生思考回答,并說出選擇的原因,教師組織引導。
知識點三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一)基礎知識回顧
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1.食物鏈
(1)概念: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形成的一種聯系
(2)特點:⑮________為第一營養級,消費者所處營養級不固定,而食物鏈上一般不會超過5個營養級
2.食物網
(1)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的營養結構
(2)功能:生態系統⑯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議一議:
教學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回答,教師點破。
食物網中各類生物間的關系均是捕食關系對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條食物鏈中“螳螂”是第幾營養級?
連一連
①初級消費者 Ⅰ.第三營養級
②生產者 Ⅱ.第二營養級
③三級消費者 Ⅲ.第四營養級
④四級消費者 Ⅳ.第五營養級
⑤次級消費者 Ⅴ.第一營養級
特別提醒:食物鏈、食物網的綜合分析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默讀默記
①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的組成。
②一般不超過5個營養級。
③一種生物不是固定于一種食物鏈上。
④食物鏈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實現的途徑。
⑤食物鏈在一定時間內和進化歷史上可以發生變化。 自我校對:
①生物群落 ②無機環境 ③生物圈 ④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⑤生產者 ⑥消費者 ⑦食物鏈和食物網 ⑧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⑨自養需氧型 ⑩主要成分 ⑪異養需氧型或異養厭氧型 ⑫異養需氧型或異養厭氧型 ⑬有機物 ⑭無機物 ⑮生產者 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二)核心突破
1.食物鏈類型
食物鏈包括三種類型:捕食鏈、寄生鏈和腐生鏈。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鏈,實際上是捕食鏈,是由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
2.食物鏈圖示及舉例
教學活動:教師點破,學生通過實例思考填寫括號內相關內容
(1)模式圖:A→B→C→D→E。
(2)舉例:捕食鏈中生態系統的成分、營養級的劃分(舉例如下):
草 → 鼠 → 蛇 → 貓頭鷹
成分:(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三級消費者)
營養級:(第一營養級 第二營養級 第三營養級 第四營養級)
問題探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問題,讓學生理解食物鏈的構成要件。
教學活動:教師引導點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一條食物鏈中包含生態系統的哪些成分?
2.食物鏈中的箭頭是否可以逆轉?為什么?
3.一條食物鏈中營養級一般不超過幾個?為什么?
判一判
設計意圖:檢測和糾正學生學生討論情況
陽光 → 草 → 兔 → 細菌 是不是 一條食物鏈( )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冊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7高二上冊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知識點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