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試題評析 權威發布(2)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強感召力
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是立德樹人的底氣和底蘊,2017年高考試題充分體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蘊含著有強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碼”,實現了“潤物細無聲”。
全國Ⅱ卷作文“中華名句用用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材料,突出語文學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鮮明特點和獨特育人優勢。該作文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等六句分別來自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并列齊觀,包含自強奮發、家國之愛、豁達自信、敢于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社會與國家等不同層面。試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傳承,增強文化自信。
以試題為載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科綜合命題的一貫風格。中國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全國Ⅰ卷40題,以中國詩詞大會為情境主題,以詩詞為橋梁,激發學生共鳴,要求學生思考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培育學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弘揚者。全國Ⅲ卷1—3題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為載體,通過人文景觀去考查其蘊含的地理規律、特征和過程,引導學生感悟和諧共生的人地關系之美。
聚焦時代使命,增強“牽引力”,引導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2017年高考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從歷史到現實,從國際到國內,從社會到個人,從理想到實踐,環環相扣,融會貫通,聚焦時代使命,助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歷史坐標。
一是從歷史到現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歷史學科重點考查國史、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如全國Ⅱ卷41題,以清朝雍正年間、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時期、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三個不同時段的礦業政策為線索,反映出長時段國家歷史巨變和求富求強的軌跡,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思想政治學科選取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重要論述為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思考、領悟背后深刻的哲學方法論和價值取向;充分反映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十三五”脫貧攻堅、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等主題,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二是從國際到國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5月喜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勝利召開,高考正面突出這一國家戰略,如全國Ⅰ卷作文“中國關鍵詞”在材料中列入“一帶一路”、文綜全國Ⅲ卷38題中國鐵路“走出去”等。文綜全國Ⅲ卷39題,以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情境主題,啟發學生思考國際治理的中國方案,理解中國與世界的休戚與共、中國對世界的積極貢獻,培養強烈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三是從社會到個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如文綜全國Ⅱ卷40題以創新中國的科技領航者先進事跡為情境,以榜樣的力量感染觸動學生,引導學生胸懷報國夢。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全國Ⅲ卷作文以“高考作文話高考”為主題,引導學生在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審視個人發展,激勵一代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
四是從理想到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思想政治全國Ⅳ卷25題講述時代楷模李保國的感人故事。他一生奉獻,致力于山區群眾脫貧,被當地百姓譽為“太行新愚公”。試題要求學生運用人的價值相關知識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把視線投向社會需要、國家發展,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實現人生抱負。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