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壟斷階段的資本運行
1.資本主義國有制的產生和發展
資本主義國有制及國有企業的存在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產生發展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要求國家干預、調節經濟的產物。它通過國家收購私人壟斷企業而國有化;通過直接投資興辦國有企業;通過國有資本與私人壟斷資本合資的方式來形成。
2.國有壟斷資本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范圍的結合
國有壟斷資本與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范圍的結合,其組織形式是國私合營的股份公司。這種公司以國有資本的股份為參照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掌握股票控制權的企業;另一類是國家不掌握股票控制權的企業。
3.國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和干預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干預和調節,是指資產階級國家從經濟運行的長遠目標。和全局出發,對總體經濟活動進行的調節和控制。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主要內容:一是規范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規范市場的經濟活動;二是調節國民收入分配,協調資產階級各集團間的經濟利益;三是調節宏觀經濟的運行,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國家對經濟調節和干預的方式主要有: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進行調節;經濟計劃(通過判定各種短期或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來干預、調節經濟的一種方式);財政政策(主要通過變動政府購買、改變轉移支付、變動稅率和調整公債等實現對政府收入與支出的調整);貨幣政策(主要通過調控利率實現對經濟的調節,中央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業務、改變再貼現率、變動法定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進行調節);社會福利政策(主要包括社會保障、福利補貼和社會救濟)。
三、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向國際范圍的擴展
1.國際分工和生產國際化
國際分工是指社會分工超越國界形成的國與國之間的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新產業革命的發展,國際分工達到一個新階段。國際分工的發展過程,同時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過程。
生產的國際化,是指生產過程本身超出一國范圍,在國際范圍形成各國生產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格局,它是生產的社會化超越國界向國際發展的表現。國際分工是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基礎,生產和資本國際化又推動著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入。
2.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范圍擴展的主要形式和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
商品輸出、資本輸出、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向國際范圍擴展的主要形式。這種擴展,使世界經濟形成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關系,比較突出的是在生產和資本國際化基礎上,經濟走向全球化。
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在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合作
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國壟斷資本及其國家的實力對比不斷發生變化,他們爭奪世界市場的矛盾必然加劇,他們要按實力的變化重新瓜分世界,貿易戰、投資戰連綿不斷。由于生產國際化,他們相互之間的依存性增大,因此在矛盾加深的同時,國際調節和合作也在發展。矛盾與合作并存,而合作只是暫時的、不穩定的,矛盾和斗爭是長期的、絕對的。
4.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協調
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處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在經濟上對發達國家存在依附性,發達國家要維護其既得利益和支配地位,仍變換手法控制掠奪發展中國家。所以,發展中國家一方面作為獨立主權國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聯系,不存在直接的從屬關系;但另一方面,在舊的國際分工格局中發展中國家的不平等地位并未改變。當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仍在擴大,迫切要求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發展中國家之間要加強協調合作,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努力。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7
2010.02
第四章 資本的運行 一、資本運行的一般原理 1.產業資本循環經歷的三個階段和采取的三種職能形......
07
2010.02
二、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1.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和私人壟斷的形成 資本主......
07
2010.02
三、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07
2010.02
三、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07
2010.02
第二章 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1.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 ......
07
2010.02
第一章 導論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歷史背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