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上游產業,通過“上下通吃”整合資源,進而謀求在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已經成為家電業自我拯救之途
  
  雖然連年虧損,但來自臺灣的中華映管還是成了競相合作的“熱門對象”。不久"/>
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家電業期待上游拯救

來源: 時間:2008-03-10 17:33:12

  
  進軍上游產業,通過“上下通吃”整合資源,進而謀求在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已經成為家電業自我拯救之途
  
  雖然連年虧損,但來自臺灣的中華映管還是成了競相合作的“熱門對象”。不久前,剛上任的中華映管董事長林蔚山表示,中華映管不排除與康佳交換股權的可能,類似去年與廈華的模式,加強上下游的結盟合作。
  林鎮弘——林蔚山的前任——在2006年一度風光無限:成功控股廈華電子36%股權;投資2億美元在廈門建設液晶模組工廠;在深圳的模組工廠也已投產;在大陸完成了其8座工廠的布局。但這一切并沒有給中華映管帶來利潤增長,反而在去年賠了139億元新臺幣,創下臺灣面板史上單一公司最大虧損紀錄,直接導致了林鎮弘的下臺。
  但對于廈華與康佳而言,與其合作的最大價值在于,他們都需要數量龐大的液晶電視面板,這正是位居全球液晶面板五強的中華映管可以提供的。
  在四川,偏居一隅的長虹正在風風火火地組建中國第一條PDP(等離子)屏生產線。其與世紀雙虹(長虹集團等離子項目的實體運營公司)以及來自美國的投資公司將共同出資18億元,注冊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簡稱虹歐)。此前,長虹剛剛以近1億美元間接控制了技術提供方韓國ORION 75%股權,而長虹等離子屏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8億美元。四川長虹在公告中指出,參與虹歐公司的目的,是將公司的平板彩電產業向上游進行戰略轉移,掌握關鍵器件的核心技術,以獲得平板電視的主動權。
  其實,國內彩電廠商進軍上游面板市場早就不是個案,而已經成為集體行為。此前,2006年1月23日,TCL、創維、康佳、長虹四家彩電巨頭與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公司各投資200萬元共同成立深圳聚龍光電公司,進軍平板液晶屏的上游制造領域。創維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學斌對《中國企業家》說:“創維參股的出發點,就是希望涉足核心部件。”
  很顯然,搶占上游資源,以獲得相應的系統整合能力,已經成為了家電企業們“不約而同”的擴張方向。
  
  尋求新空間
  
  “企業做到百億規模之后如何能夠持續贏利并壯大?這是我現在考慮最多的問題。”正如張學斌所言,企業在逐漸壯大的過程中,總是要不斷找尋新的贏利空間,新的出路。而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掌控能力仍面臨挑戰,圍繞核心產業展開“相關多元化”的產業鏈的拓展成為很多企業的現實選擇。
  早在2005年3月,創維集團對外宣布首期投資2.4億元,發展6英寸半導體芯片項目。“進軍半導體是為涉足芯片設計奠定基礎,只有具備芯片設計能力的企業才能成為強勢企業。” 創維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學斌對《中國企業家》說,“把核心產業做強,必然需要向彩電業上游延伸,比如精密模具、半導體封裝。”
  長虹早就覬覦上游產業鏈。長虹新帥趙勇上任不久即表示,電子產品分為“整機-關鍵部品-軟件”三個層次,長虹在鞏固整機領域實力的同時,將有選擇地進入關鍵部品領域(如平面顯示器、鋰電池),合作是切入新產業的最佳方式。
  而TCL的思路也如出一轍。TCL集團在2005年就專門成立了部品事業本部,專門發展上游附加值較高的領域。隨后接連與美國Infocus公司、韓國Bhflex公司和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分別在光機項目、柔性電路板項目和顯示器方面展開合作。當時的TCL部品事業本部總裁胡秋生表示,TCL正在推進“產業鏈垂直整合”戰略。
  進軍上游,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由于資源有限,具體在切入的時候,不少企業紛紛不約而同地選擇從低端開始。比如TCL、創維都選擇了投資較小的半導體、小屏幕液晶模塊,投資額度均在2億-3億元之間。
  “選擇從前端還是從后端做起,這取決于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在這兩個能力都不強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從上游的‘下游’做起。”在張學斌看來,這并不意味著一直落后,而在于經驗積累和發力時機的把握。
  那么,“向上走”究竟又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新空間?
  
  抗風險
  
  向產業鏈上游滲透的最明顯好處在于,通過上下游的全盤掌控,降低了供給的風險,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透過空調行業兩大巨頭的布局表現得再明顯不過。
  目前,格力電器和美的電器已成為國內A股中,家電制造業內股價最高的兩只股票。4月12日,格力電器發布的年報顯示,2006年獲得凈利潤6.28億,同比增長近24%;而美的電器3月發布的年報也顯示,2006年凈利潤達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
  漂亮的年報的背后,其實行業背景并不理想:銅等大宗原材料的成本持續三年大幅上漲;下游渠道強勢擠壓行業利潤;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持續創新高;出口的匯率風險加大;行業產能擴張進一步加大供需矛盾。這也導致制造企業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行業毛利率明顯降低。
  在這樣的“寒冬”下,存活下來并且活得很好的,恰恰正是格力和美的等擁有上游配套資源的企業。
  在空調的產業鏈中,壓縮機是最關鍵的核心零部件,也是成本控制的重心。通過收購控股及與東芝合作,美的于1998年底進入壓縮機領域。格力電器也在2004年和2006年分兩次收購了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表示,“這將增強格力空調產業配套能力,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空調主業的市場競爭力”。
  效果很快顯現。自2003年下半年開始,受原材料價格上升和空調需求持續高漲的帶動,空調壓縮機價格也持續上漲,導致很多空調整機生產企業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在這個時候,格力和美的一方面分別與寶鋼、攀鋼等上游企業結成同盟以穩定原料價格,另一方面也深刻體會到了其自產壓縮機的好處,不僅公司的利潤大幅增加,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也顯著增強。
  此外,壓縮機業務本身也能帶來豐厚的利潤。美的2006年的壓縮機業務銷量更是達到955 萬臺,實現銷售額33.29億元(包括內部銷售),增長了24.35%,市場份額躍居行業第一 。
  據美的首席執行官方洪波介紹,其自產的壓縮機有近半數用于滿足自身的需求,上下游一體化的配套優勢確保了供給,避免了在旺季遭遇供應斷貨或者遭受上游盤剝的風險。“從去年的情況來看,由于一體化形成的空調產業鏈優勢和協同效應更為顯著,并逐步形成綜合成本最低、其他競爭者無法取代的產業鏈優勢。”
  
  彩電業自救
  
  彩電幾乎成為國內最不賺錢的行業。2006年三季度,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實現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21元,但海爾、長虹、TCL等六家彩電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076元。
  一方面,平板電視銷售形勢一片大好。從各種渠道統計信息來看,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銷量接近500萬臺,保守估計2007年將達到1000萬臺。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彩電廠商卻普遍存在贏利能力不足甚至虧損的跡象。
  利潤下滑的直接原因,在于關鍵產業鏈的缺失。在過去的CRT彩電時代,正是20多年前政府投資200多億美元,建立了7大彩管廠、8大玻殼廠等一系列關鍵配套產業,全面部署元器件項目,從而使得整個彩電產業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競爭力。
  時過境遷。在平板時代,這個投巨資經營幾十年的優勢一夜之間喪失殆盡,處處被動。相比之下,由于平板電視的關鍵技術和主要利潤都集中于屏幕制造,而液晶面板的供應狀況則幾乎完全在外資掌控之中,90%以上依賴進口。所以,盡管近年來平板電視市場實現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大部分的利潤都讓國外的上游廠家賺去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一香蕉 | 一级a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