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指揮”與“領導”
在法約爾管理思想的十四項原則中,第四項“統一指揮”和第五項“統一領導”似乎重復,許多人都解釋不清二者的區別。但是,待仔細研究下來,才發現二者有深刻的區別。這與法約爾所處時代的組織結構不無關系,在當時的法國工礦企業組織結構中:一個領導有4~5個直接下屬,在工廠中最多不超過9個,在政治和宗教組織中不超過12個。而領導之間的職責權限并不十分明晰,很容易對下屬造成誤導,也使得責任不明,任務不清。法約爾正是從此實際出發,對二者分別進行了解釋。統一指揮是“對人”而言,尤其強調不能多頭領導;統一領導是“對事”而言,主要著重領導所擔負的責任。
在法約爾看來:統一指揮是指雇員只應接受一個上級指令,不要界限不清,不要越權,更不要雙重領導;而統一領導(指導)是指對于具有共同目標的一組活動只應有一個首腦,一個計劃。建立完善的組織才能實現統一領導,而統一指揮取決于人員如何發揮作用。所以,統一指揮不能沒有統一領導,但又不僅僅源于統一領導,而來源于組織制度的完善。
提出“素質教育”理論
法約爾認為:在我們的職業學校里缺少管理教育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缺乏有關管理的理論。沒有理論就不可能有教育。然而,還沒有從廣泛的討論中得出普遍承認的管理理論,并不缺少個人提出的理論。但是,由于缺少普遍接受的原則,每個人都自以為擁有最好的方法。在工廠、軍隊、家庭和國家中,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在同一原則的含義下極為矛盾的實際做法。這導致兩個錯誤傾向:①工廠領導與工程師的作用幾乎只看其技術方面;②工廠領導與工程師的作用與他們學習數學的年限直接正相關。對此,法約爾認為,應當減少數學尤其是高等數學的影響,高等數學對于管理企業基本是無用的。并且,還要重視其他學科,培養人的綜合能力,不應濫用數學。
支持“科學管理”理論
由于泰羅提出的“職能工長制”(這一觀點后來并未實施)與法約爾提出的管理工作十四條原則的第四條“統一指揮”明顯對立,使得一些人認為法約爾與泰羅的理論是相互競爭和有明顯差別的,但是法約爾一再強調他們兩人的著作是相互補充的。另外,法約爾認為泰羅制是“科學管理”或者“職能管理”,是建立在時間和動作研究之上,以及認真和細致的工作之上,而非對工人從事勞動的指導。1925年,法約爾在布魯塞爾第二屆國際會議得開幕詞中,聲明“有人把他推到與泰羅對立的地位是荒謬的”。該發言導致在法約爾去世之后,由亨利?查蒂利埃創立的“法蘭西組織會議”與亨利?法約爾創立的“管理研究中心”合并為單一的全國性團體“法蘭西組織委員會”。
引發“彼得原理”思考
法約爾率先提出“管理能力有限說”,因此要“尋找一個管理組織行動的界限”,即類似我們今天關注的“組織邊界”。他認為:第一、不應當僅僅在最初力量通過多種傳遞的損耗中去尋找一個管理組織行動的界限;第二、應該在最高權力機構的不勝任方面去探討。在中心力量削弱時,離心力就自然占優勢了。并且,他還通過大樹與社會組織的對比,動物與組織的對比來說明這一問題。直到1969年,才有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勞倫斯?彼得提出:在層級組織中,每一位員工都將晉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階層這一著名的“彼得原理”。接下來,法約爾還進一步強調“專業上的成功掩蓋了一般性能力的情況”,并重申“管理的才能無法補償”。
“工商管理碩士”的源頭
雖然法約爾的管理思想與泰羅的管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法約爾管理思想的系統性、理論性和普遍性更強。管理既可以應用于法國的礦業公司,也可以應用于法國的醫院、郵政局、軍隊等等。后人根據他建立的構架,建立了管理學并把它引入了課堂。另外,法約爾認為:管理可以被嚴格地定義,并且管理是一門具有獨立規律的學科。現在,這一觀點絲毫不會令人驚訝,但在當時,“管理”是一個幾乎還不存在的實體。
法約爾提出的管理原則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總的來說仍然是正確的。這些原則過去曾經給實際管理人員巨大的幫助,現在仍然為許多人所推崇,并衍生出眾多學說和學派。例如:“樹槳極限”衍生出組織邊界,“聚集并列說”衍生出產業理論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你只要注意到最權威的管理證書的名稱是“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MBA)中存在“Administration”這樣的字眼,就可以知道法約爾的影響力。因為,在1929年,法約爾的著作的英文譯本名稱就是Administratrative Management,何況那還是當時一個不甚準確的譯本。
法約爾的“五項修煉”
我們不妨在法約爾和泰羅之間進行一下比較。相同點有:他們都出生于比較富裕的家庭,都受過很好的教育;都能在實踐中把科學方法應用于管理;都比較重視人事及人員的管理。不同點是:法約爾在強調以傳統為基礎的法國文化環境中出生,并被培養成管理雄才,泰羅則生長在新教倫理和美國開放式的文化環境中;法約爾一開始就當上了副經理,始終站在管理者的位置,而泰羅卻是從最底層工人一級開始,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地位;法約爾研究的側重點著眼于管理理論和實踐,注意力集中于管理人員,而泰羅則把工作主要放在作業現場上,強調技術性的“科學管理”;法約爾的研究方向是從經理人高層向下研究,最后加以總結,而泰羅則從工業等級的底層向上研究,然后歸納出一般性結論;法約爾沒有遭到有組織的工人的敵視,并且至始至終頗受業界尊重,75歲時發表的主要著作,也沒有引起強烈爭議,而泰羅的“科學管理”遭到雇主和工人的強烈反對,以致他不得不到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面對雇主和工人的尖銳提問,引起了人們許多議論和爭議。客觀地講,法約爾與泰羅的成果雖然由于研究視角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但這些差異卻能夠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并使得“管理”最終成為一門學科在世界各地繁榮發展。
總而言之,亨利?法約爾一生主要從事“五項修煉”:第一、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他獲得了為表彰他在礦業管理上的成績的國家勛章。第二、作為一個地質學者,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地下煤層地質結構的新理論“三角洲”理論。第三、作為一個科學家出身的工業領導人,他在技術管理和財務管理兩個領域的成就都是非凡的。第四、作為一個管理哲學家,他把管理原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第五、作為一個國務活動家,他在法國和歐洲各國影響巨大,正如泰羅在美國和世界的影響一樣。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