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MBA教育步入20周年,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其間有過質疑,也有過熱捧。學費越來越高,報考人數越來越多,學員低齡化等成為了公眾最為關注的話題。種種變化考驗著年紀尚輕的中國MBA教育。在下一個20周年,MBA將何去何從?《畢業生》邀請華南地區的MBA負責人聚集一堂,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80后”的貢獻是創新和活力
記者:國外MBA尤其是頂級MBA非常注重學員的工作經驗,錄取的學員大都有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工作年限。現在讀MBA的人大多已不是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高層管理者,而是逐漸進入職場中級管理層的“70后”以及所占比例更多的職場新人“80后”。報讀MBA的人年紀越來越小,應該怎么看這種現象呢?
張艷梅
國際上幾家知名商學院的做法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注意到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沃頓等商學院對學員的工作經驗并沒有硬性要求,只要是優秀的考生都是他們錄取的對象。我想,如果政策允許,嶺南學院可能嘗試學習耶魯大學的“Silver Scholars Programs”,從應屆本科生中挑選出一些有潛質的優秀生源,他們對項目更多的貢獻應該是創新和活力。
孫建軍
以廣外的情況來看,總體上并不是越來越年輕。統計數據顯示,我校2011秋季MBA學生平均年齡達31.8歲,平均工齡近8年。同時,處于所在單位中高層管理職位的學生比例為57%。MBA生源的多元化是最好的,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學生相互輔助,相互分享,這對MBA的教學是很有利的。
張畢西
我覺得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競爭力。職場新人為了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利用工作之余攻讀MBA,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他們非常明智的選擇。利用年輕時精力比較充沛的優勢,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為將來的幸福生活做了很好的準備。
提倡跨省甚至跨國讀MBA
記者:MBA學費漲聲不斷,華南商學院基本都上調了學費,且漲幅不小,未來是否還有上漲的趨勢呢?學費上漲是否具有必要性?
王帆:
學費的調整是基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及教育水準的變化。我國的MBA教育已經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國際,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商學院與國際接軌也成為必然。近幾年,許多中國的商學院都在以開展國際化認證的方式提高培養質量和改革培養模式,加大引進國外師資以及課程建設的投入,因此,投入的不斷增加使得學費上漲是一個大的趨勢。
孫建軍:
學費上漲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MBA的教學確實是需要投入,在硬件改善、師資培養、教研活動、本土案例開發等都需要投入,學費上漲也是無可厚非。再說,學費全部或者主要用于教學,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以廣外為例,自2007年啟動MBA項目以來,大學對MBA的硬件投入已經超過1000萬元。二是市場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別的學校都在提升學費,如果不升學費,在品牌上是不是就低一等級的心態。
記者:MBA招生日漸多元化,不少學員都是跨省甚至是跨國報讀,各種生源的混雜,MBA辦學在培養目標上有沒有變化?
張畢西:
學員多元化,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來自不同背景的學員,在一起就某個主題進行討論,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員的經驗與行業優勢,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這將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至于培養目標,分2個層次:一是總體目標,這對每個學員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管理人才;二是具體目標,每個學員的背景不同,具體目標也有所差別,這主要通過導師的因材施教進行培養。
李永杰:
MBA招生日漸多元化,不少學員都是跨省甚至跨國報讀,這是一種好的現象。市場本來是整體的,不應該人為分割。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市場的開放當然也包括教育市場的開放。因此跨省甚至是跨國報讀,應該值得提倡。每一個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來確定自己的培養目標,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否則千篇一律,同質化現象嚴重,這并不利于MBA的發展。
國際認證讓商學院回歸使命
記者:華南不少商學院已經獲得了國際三大權威認證, MBA教育有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國際認證給MBA的教學帶來什么變化?
王帆:
中山大學(微博)管理學院這兩年先后獲得AMBA和EQUIS國際認證,我們的體會是通過開展國際認證可以幫助我們持續提高辦學水平和培養質量,做到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有利于我們提升國際化及與國外著名商學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有利于我們建立符合社會和企業發展需要的辦學理念和培養模式;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與國際前列的商學院的差距,對未來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鄧地:
淺層次來說,國際認證會帶來更多的國際認可,因為通過同一個認證的商學院之間會自動成為互認學分的兄弟院校。不過,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國際認證帶來最大的意義不在于它們的硬性標準,而在于它強調商學院辦學的戰略和實踐與它的使命、愿景相匹配。換句話說,沒有最好的商學院,只有離自己的夢想最接近的商學院。暨大之所以去年開辦華商MBA(SiMBA)項目,也是一種回歸使命的戰略行為。
李永杰:
國際認證確實給MBA的教學帶來一些好的影響,譬如教學的規范化、管理的規范化等,同時也開闊了MBA教育的國際視野,這些都是正面的影響。同時我也認為,中國應該建立中國MBA持續改進的機制,即建立一種MBA項目的認證機制。也就是一個反饋、審視和更新的機制,這個機制能夠保證中國學校的MBA項目得以持續改進。
避免同質化關鍵是定位
記者:MBA教育步向二十周年,對于MBA辦學的同質化問題,華南商學院要如何突圍?
張艷梅:
任何教育項目要想脫穎而出,必須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先進的辦學模式和突出的特色,這是所有華南商學院必須思考的問題。多年來,嶺院堅持國際化的辦學道路,通過招聘國際師資,招收國際學生,外派交換生和國際實踐項目等,為學員提供了豐富的國際經驗。另外,我們會加強學員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更多的軟性課程,如領導力課程和東方管理哲學方面的課程等。
鄧地:
華南地區商學院的機遇在于:廣州是高速發展的大都市,是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沿。MBA教育應該是有強烈實踐導向的教育,商業不發達的地方很難辦出有競爭力的MBA項目。挑戰在于,我們的MBA辦學在反映自己學校的傳統、定位以及珠三角地區乃至整個中國的產業特色方面尚不突出。或者說,我們的努力才剛剛開始。我們看歐美頂級商學院的MBA要么在某個領域“獨步天下”,要么對某些產業格外擅長,而我們的兄弟院校之間還缺乏這種清晰的定位。
孫建軍:
我覺得目前中國MBA教育的差異化也很明顯。每所MBA院校都會立足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選擇特色化發展之路。其關鍵是要根據學校辦學歷史和積淀的資源和文化來規劃項目。大家強調國際化、實踐、整合、軟技能等方面的培養都是正確的,只是深度和高度永無止境。華南商學院要想突圍而出,首先是定位,關鍵是有用。畢竟MBA培養的是實戰型人才,有用是最能體現MBA辦學水平的。
記者:不少學員表示,讀MBA就是為了結交更多的人,對于認識的人可以娓娓道來,但對于所學到的知識卻有點淡忘,您怎么看這種現象呢?
鄧地:
好的MBA教育,在“術”的層面,學生關鍵要學到一個現代企業CEO應有的全局觀和思維方式:做營銷的人能夠懂得財務經理的思考,身在一個中小企業能有看到全國乃至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的眼光……如果做到這些,具體的“招數”忘了也問題不大;而在“道”的層面,核心是培養職業精神和人文關懷。至于建立人際網絡,本來就應該是讀MBA的意義之一。商業,尤其是中國的商業,不是空中樓閣,很多時候都是以充分的人際信任為基礎的。學生有這種訴求很正常。
張畢西:
社會資源無論對企業發展還是對個人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如果能夠通過讀MBA,認識一些同學或增加很多校友資源,對學員的職業生涯發展、尋求合作伙伴、自主創業、開闊眼界等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這不僅不會影響到對知識的學習,反而能增加對知識的吸收和轉化。
MBA教育需提煉出中國特色
記者:中國開展MBA教育20周年,隨著時代的發展,MBA教育也需要改革和創新,該如何改革?
張艷梅: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遵循教育本質。現在很多商學院就像國內的一些企業一樣,認為只要廣告宣傳做好了,產品賣出去,錢賺到手就行了。我希望中國的商學院要思考我們到底要為社會輸送什么樣的人才?目前中國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面臨很多的問題和挑戰,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塑造適應全球化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國際職業經理人?這些都是我們商學院需要回應的問題。未來的10年、20年,對中國的管理教育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中國的管理教育,最重要的是思考我們的管理教育的特色是什么,國內跟歐美的管理教育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不僅僅要向西方學習,也要思考我們在哪些方面可以影響到他們,讓他們向我們學習。如何站在一個領跑者的位置,而不是追隨者的位置,我想這可能也是未來中國管理教育要思考的問題。
李永杰:
目前中國MBA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自主創新,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創造了一個令世界震驚的奇跡。連續30多年增長率保持在9%以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收入明顯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這間接說明中國企業在管理方面已經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認為未來MBA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應該圍繞總結和提煉具有中國特色,具有中國氣派的管理理念和理論。
提前面試搶生源是好事
記者:各大商學院今年都加大提前面試預錄取力度,大有爭搶生源之勢。請問您怎么看呢?
張艷梅:
長期以來,國內通過MBA聯考來錄取學生,其弊端顯而易見。我認為提前面試是對過去傳統招生方式的突破,是和國際通行做法的接軌,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擴大生源,招收到更優秀的學員。另外,在錄取方式上,商學院更依賴面試考察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擺脫了僅僅依據考試單一錄取模式,是MBA招生的一大進步。
王帆:
提前面試在國外是通行的做法,我們應當看到這種方式首先對考生擇校非常有利,相當于國外的申請制,考生能夠同時申請多家學校,然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院校就讀,主動權大大增加。因此,各商學院實行提前面試,也是跟國際接軌的一種表現形式。
鄧地:
搶生源是好事,優秀的MBA生源沒有商學院去搶才是經濟社會的悲哀。提前面試,實際上就是對原有招生制度和流程的一種改革,變得更貼近市場,給考生更多的選擇,也有利于商學院吸引到合自己“胃口”的學生,更好地辦出特色。
李永杰:
MBA教育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必須面向市場。MBA提前面試只不過一種市場策略而已。實際上每一個學校的MBA項目都多少具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滿足不同學員的需求。因此,就學校之間的這種競爭總體而言,個人認為還是一種錯位競爭。不希望把提前面試演變為生源爭搶戰,演變為一種惡性競爭。
孫建軍:
我覺得提前面試,自然與抓住優質生源有關系。MBA教育是一個市場的項目,有好的生源才會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提前面試,可以更早地提供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校互相了解的機會。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得互相了解后才知道是否適合。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