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化管理與經營并不矛盾,更不對立,規范化管理是為經營服務,是為了讓創業企業更好地生存下來。
經常看到或聽到一種說法:“創業企業最重要的是生存,所以經營是第一位的,沒有必要規范化管理。”這種說法存在兩個錯誤:一是沒有弄明白規范的概念,二是認為規范化會占用過多資源從而影響經營。
首先,規范是指一個群體所確立的行為標準。它們可以由組織正式規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所以說規范的范圍可大可小,程度可粗可細,方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頭的,企業的規范并非我們大多數人所想象的:要形成無數文字,要囊括所有瑣碎細節的各種規定和標準。
任何一個組織,要讓它發揮最大效力,必須形成一種合力,思想要統一,行動要一致,否則就像一般無頭蒼蠅,做大量低效的無規則運動。而作為創業企業則更需要規范,因為企業初創,任何行為都未曾被確立為一個全體員工都遵守的標準,哪怕是口頭上的,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設想的標準設定目標、對待客戶、開發產品等等,這樣人人隨意的企業難道不更像一群烏合之眾嗎?
其次,一個創業企業的老板和核心骨干都真的都把所有時間和精力忙于經營嗎?如果真是有見不完的客戶,接不完的訂單,那么說明銷售很好,生存根本不是問題,那么就要盡快增加人手,但人多了沒有規范化管理怎么行?如果經營并未占用領導人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那么他們又為什么不去扎扎實實做一些基礎性的管理工作呢?是不知道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還是僅僅以此為借口呢?
小公司的規范化管理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先主要后次要,先粗后細,先將當前最重要的行為設定統一標準,比如以生存為第一要務的經營活動,包括提供標準產品和服務、銷售行為、訂單處理、客戶服務、回款等等行為都需要規范,這些行為規范可以立刻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客戶和銷售收入,同時減少錯誤行為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如果在面向客戶的相關行為上都沒有規范,客戶看到的是一個混亂無序的企業,而員工處在一個低效的環境,這樣的創業企業能做大的可能性基本沒有。此外,如果企業員工覺得某些規定太細而影響效率,那么可以把規定適當放寬,這本身也是規范化,因為它讓大家形成了某個統一的行為標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