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經濟學與我國中醫藥的發展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0-12

  摘要:藥物經濟學將經濟學原理、方法和分析技術應用于評價臨床治療過程,以此指導床醫師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通過優化治療成本與效果的結構,使藥物治療達到最好的價值效應。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大力發展中醫藥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方面的優勢。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進程為我國中醫藥發展提供的契機。

  關鍵詞:藥物經濟學 中醫藥 醫療體制改革

  一、藥物經濟學原理與我國中醫藥

  (一)、藥物經濟學概念

  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PE)是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藥物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是將經濟學原理、方法和分析技術應用于評價臨床藥物治療過程,以此指導臨床醫師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使藥物治療達到最好的價值效應。其主要任務是對比不同藥物治療方案,以及與其它治療方案所產生經濟效果的相對比值,通過優化治療成本與效果的結構,使藥物治療達到最好的價值效應。

  近年來,醫療費用的迅速膨脹已成為影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因此在藥物的選用原則上,除傳統所考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外,人們開始關注藥物治療的費用問題(經濟因素),我國的藥物經濟學研究也應運而生。藥物經濟學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治療疾病過程中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合理用藥,以最小的費用獲得最佳的療效。

  (二)、中醫藥的特點

  中醫藥是我國醫學科學的特色,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并且對世界的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1、"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中醫學認為,人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關系,人體本身是形神統一的整體。人體的生命活動是機體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維持的一種動態的相對平衡過程。而健康則是人體陰陽維持相對平衡的狀態,即"陰平陽秘".平衡失調,就會導致器質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狀態。中醫學不是機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個整體。在治療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強調機體正氣的作用,通過調整機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一健康觀念目前已被人們普遍接受。

  2、"理"與"術"的完美結合

  中醫通過"望、聞、問、切"作為臨床診療的依據,構成中醫藥因人、因事、因地而異的個體化診療體系。中醫藥豐富的治療手段和靈活的方法,符合人體生理病理多樣性的特點。中醫藥對疾病的治療主要采用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并用內治和外治法進行整體綜合調節與治療。中醫方劑是中醫最常用的藥物療法之一,方劑的多種有效組分,針對人體的多因素,通過多環節、多層次的整合調節作用,適應于人體多樣性和病變復雜性的特點。非藥物療法以針灸、推拿為主,其中針灸療法是我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和創舉,通過對人體體表穴位的刺激,進行整體調節,療效顯著,適用范圍廣泛。中醫藥的"天人合一,形神統一、動靜結合"為主體的養生保健理論和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高人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方面顯示了良好前景。

  3、綜合性與醫療倫理凝練

  中醫藥的理論體系和臨床思維模式具有豐厚的中國文化底蘊,體現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高度融合和統一,展示了現代科學一體化的新趨勢。同時,中醫藥尤其不同于西方的醫藥倫理,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烙印,"愛人,行善,慎獨"在醫藥倫理思想中得以光大。在選拔人才、行醫問藥中堅持勤奮不倦、理明術精、謙和謹慎、尊師重道這種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

  (三)、中醫藥的發展優勢

  中醫藥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費用低等特點,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現代醫學難以攻克的疑難雜癥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中醫藥具有以下的優勢:

  1、中醫藥具有適應癥廣、醫療成本低的突出優勢,在農村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目前在農村,中醫承擔了近三分之一的門診服務量和近四分之一的住院服務量。在113萬鄉村醫生中有50%以上的醫生運用中西醫兩種方法和藥物防治疾病。

  2、中醫藥在預防保健中的作用。中醫藥在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方面擁有系統的理論和多種有效的方法,其中根據"藥食同源"的理論,可研制開發具有延緩衰老、調節免疫、抗疲勞等多種功能食品,推廣食補優于藥補的健康理念,蘊藏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3、中藥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的藥用資源有12807種,文獻記載的方劑有10多萬首,是新藥篩選開發的巨大資源。這些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應用的方藥,較之需通過藥物逐一篩選的研制開發方法,具有開發投資少、風險小、周期短的特點,將成為全球研究開發的一個熱點。目前,我國生產的中成藥5000多種,在我國醫藥產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前景

  (一)、中醫藥發展面臨的挑戰

  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中醫藥的發展在近年來卻面臨著服務領域縮小、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淡化、理論創新沒有突破性進展等問題。出現這種局面,有客觀環境的影響,也有中醫藥行業自身的原因。如部分中醫院忽視中醫特色科室建設,削減了中醫特色診療項目,中醫臨床科室設置減少;對可用中醫藥治療的病證不采用中醫藥方法;中醫治療手段的綜合合理使用不夠等。

  日前在京召開的2006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靖指出,中醫藥必須堅持繼承創新,深化改革,走突出特色優勢的發展之路,"保持特色、發揮優勢,是中醫藥的生命和靈魂,是中醫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無論從微觀(個人、醫院)、中觀(醫藥產業)還是宏觀(國家社會)角度,大力發展中醫藥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1)個人成本收益比較

  從個人角度而言,選擇中醫藥具有比較優勢。不僅體現在直觀地醫療費用的節省,更體現在從治療方法到理念的系統性上。中醫藥強調"標本兼治",而且不僅重治,更重防;中醫藥將藥療與食療、治病與健身結合起來,與其說是一種得病之后的補救方法,不如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一種貼近生活的"以人為本"的積極態度。因此,在中醫醫治過程中的病人處境以及醫患關系,都有別于一般的西醫,而得到更多的人文關照和尊重。

  (2)醫院成本收益

  開設中醫藥服務的醫院和藥店,對一部分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作為一種特殊的第三產業,醫院可以改進服務方式,除了看病售藥,還可以根據病人需要提供具有較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同時,作為一項產業,中醫藥可以從產品研制開發、產業鏈構建、產品層次提升等多個角度,提高中醫藥的競爭力,積極引導,開拓市場。

  (3)社會成本收益。

  我國中醫藥具有數千年的積累,博大精深。中醫藥浩瀚的經典醫籍,是人類生物信息的巨大寶庫。中醫藥現存古典醫籍8000余種,記載著數千年來中醫藥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醫藥的開發和推廣,尤其是其食療和健身方法的推廣,具有較大的外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社會醫療費用緊缺、求醫問藥困難的矛盾,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方法。

  總之,中醫藥體現了人文與科學的統一,展現了東方文化的底蘊和思維。從理論上看,中醫藥作為一門研究人體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具有獨特的生理觀、病理觀、疾病防治觀,注重從整體聯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運動變化的角度來把握生命的規律和疾病的演變。在實踐中,體現為個性化的辨證論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則、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從多種角度而言,尤其是從藥物經濟學的視角而言,中醫藥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發展中醫藥的一般措施

  經歷了某些挫折的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下一步將邁向何方?這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也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推動我國中醫藥發展的難得的契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進一步將中醫藥療納入城鎮醫療保障體系。

  長期以來,城鎮居民中70%的患者愿意接受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全國各省、市行政區域,基本都設立了設施較為完善的中醫醫療機構。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中醫藥醫療服務已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在社區衛生服務中,中醫藥服務已成為適合中國國情和具有服務特色的診療方式。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要切實發揮中醫藥的優勢,提升中醫藥診療的服務層次,豐富服務內容,使得更多的患者和廣大群眾樂意接受中醫藥治療。

  2、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某些治療領域的優勢。

  中醫藥學在中醫骨科、肛腸科、皮膚科、婦科等學科,在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重大難治疾病和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深受群眾的歡迎。中醫藥包括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等特色療法,也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和接受,需要對此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開拓,繼續保持和發揚優勢,遵循時代發展的規律積極探索新的領域和方法。同時,還要大力宣傳推廣中醫藥在預防保健中的作用。

  3、大力推進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要認真總結中醫藥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的特色和優勢,積極探索兩種教育方法的有機結合,倡導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的方法,不斷提高中醫藥人才的中醫功底和臨床服務能力,提高中醫理論、中醫思維方法和臨床應用能力。

  4、參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我國中醫藥。當前,中藥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正越來越緊密,傳統中藥正在向現代中藥轉變。中藥質量控制的技術和方法不斷發展,中藥質量標準正在由以單成分、單指標的質量控制向多成分、多指標的質量控制轉變。而藥物經濟學給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的新的參照體系,從成本收益角度研究、發展中醫藥,使其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得到更大的發展。

  5、抓住機遇,邁開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目前,全世界70多個國家制訂了草藥法規,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有各種類型的傳統醫藥機構。在需求的帶動下,世界草藥市場逐年擴大。據統計,世界草藥市場年銷售額已超過160億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近年來,除東南亞各國和地區傳統醫藥仍保持旺盛的需求外,北美、西歐市場亦日趨活躍,非洲、阿拉伯傳統醫藥市場也在逐漸擴大。因此,將中醫藥的觀念、方法和優勢推向世界,能夠給我國中醫藥的發展搭建更大的發展舞臺。

  參考文獻:

  1.趙迎歡,《中西醫藥學倫理思想的路徑及啟示》,《中國醫學倫理學》,2004年第4期

  2.張冰等,《藥物經濟學及評價方法》,《社區醫學雜志》,2004年第2期

  3.陳永杰、賈謙、梅永紅,《當代中醫藥發展與管理改革研究》,(為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課題,《中醫藥戰略地位》研究報告部分內容),2004年5月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五月97 | 亚洲免费VA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婷婷六月国产在线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