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考核精要:第十二章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2-01
第四節 學校管理
一、學校管理的特點
(1)中價性
(2)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
(3)相對獨立性。
(4)基礎性
二、學校管理中不同的教育價值觀
(一)昨天的教育價值觀對學校管理行為的影響
首先,它強調以古代圣賢作為信奉的楷模,認為他們是社會的代言人,是行為規范的楷模,是思維方式的楷模,是文化學識的楷模,是傳授社會價值的楷模;其次,強調以古代經典為學習的主要內容,認勾理智訓練的最好辦法是學習歷代“偉大思想家”的“偉大著作”,尤其是學習古代著作,認為越是古老就越是好著作;再次,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運用,學習知識主要是為了改變學習者的身份和地位,身份的好壞和地位的高低成了評判學得好壞的標志;另外,在教學方法上,強調閱讀陽復述“經典著作”的內容,熟記其中的主要段落。
(二)今天的教育價值觀對學校管理行為的影響
學校借用工業管理方式,強調統一、大型、集中、同步、實效、標準化、競爭與淘汰,為了教和學有效地進行,知識被按照不同年級的水平組織起來,成為連貫的教材。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是通過考試、測驗來決定的。教育水平越高,淘汰越多,競爭也越激烈。這樣,分數和年級,證書和學位成為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明天的教育價值觀對學校管理行為的影響
面向明天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育是未來的事業,學校是為未來培養人才。首先,面向明天的教育價值觀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時空觀,提出了終身教育思想。針對“學歷社會”提出了“學習化社會”的概念,強調“將終身教育作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今后若干年內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導思想”;其次,面向明天的教育價值觀打破了傳統的學習觀。傳統的學習大多是一種適應性學習,面向來來的學習是一種創新性學習,與傳統的適應性學習的最大區別在于,學習的目的、任務是由學習者為滿足自己的需要提出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者自主的,對學習者來說是一種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再次,面向明天的教育價值觀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相互作用關系,在教育過程中,都通過對方認識自我,通過塑造對方同時塑造自我。
三、學校教育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1)由重視學校功能管理轉向到學校的效能管理。
(2)由重視部門優化管理轉向到整體優化管理。
(3)由重視教育管理過程的監督、檢查職能轉向到賦予教職工以強烈的工作動機、責任感和成就欲。
(4)由重視教育管理制度規范化、制度化為主,轉向到以權變思想為指導的靈活的管理。
(5)在管理方法上由重視行政管理方式為,轉向到行政方式與科學手段相結合;
第五節 教師管理
一、教師管理的意義
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教師既是學校管理的對象,又是學校管理的主體。
二、教師管理的內容
(一)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根據l995年頒布實施的《教師法》第七條的明確規定,教師享有以下六項權利:一是自主開展教育活動的權利。二是自主從事學術研究的權利。三是指導評價權。四是獲得報酬權,五是參與學校管理權。六是自身發展的權利。
(二)教師的資格與任用
教師資硌由五個要素構成:國籍、思想品德、學歷、教育教學能力、程序。
教師的任用方式一般有派任制、聘用制、代用制三種。
(三)教師的培養與提高
一般來說,有短期培訓、崗前培訓、脫產進修、在職培訓。
(四)教師的待遇與獎勵
(五)教師的考核與評價
教師的考核是指根據學校的性質、任務和培養目標,應用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對教師的素質、履行職責的態度、表現、成績等情況進行全面、科學、準確的評定或評審。教師評價是在考核的基礎上對教師的工作及其成效做出科學、公正、客觀的價值判斷。
三、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方法
(1)目標激勵法。
(2)動機激勵法。
(3)關心激勵法。
(4)獎罰激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