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跟單員考試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技巧心得    考試教材   考試答疑區   網絡課程  函授輔導熱招中  
    外貿跟單基礎理論: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考試輔導    外貿跟單操作實務: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考試輔導    跟單員精講班課程免費試聽  

2010年商務工作十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作者:不詳   發布時間:2010-03-03 16:26:52  來源:來源于網絡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12月24日,2009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會上做了題為《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商務事業科學發展》的工作報告。
  報告提出了2010年商務工作的十項任務:
  (一)充實完善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政策
  一是落實好國務院確定的促進消費政策。大幅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進一步完善補貼標準和辦法,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增選1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將汽車下鄉政策延長實施至明年年底,已納入汽車下鄉補貼渠道的摩托車下鄉政策執行到2013年1月31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明年5月底試點結束后,繼續實施這項政策,并在具有拆解能力等條件的地區推廣實施。提高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標準,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著力解決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中拆解回收企業裝備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
  二是為城鄉居民創造便利消費的環境。新建10萬家“萬村千鄉”農家店,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設,提高配送率,為農民提供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產品。結合農業銀行開展的“農民一戶一卡”工程,在“萬村千鄉”農家店建立電子支付網絡,方便農民消費。推進家政服務體系建設和標準化菜市場改造,支持有實力的連鎖企業拓展服務功能,挖掘社區消費潛力。支持二手車交易市場升級改造。實施政策聯動,深入推進以宣傳綠色消費、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為內容的“三綠工程”。加快實施早餐示范工程,推動大眾化餐飲進社區。
  三是擴大信用消費。增加信貸消費品種,擴大信用保險補助范圍。發展保單、倉單、應收賬款、無形資產等質押抵押方式,支持銀行、擔保機構為商貿企業提供融資和擔保,幫助商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大力推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企業完善信用交易風險防范機制。
  四是支持并規范發展網上消費。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實力強、運作規范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支持交易商品豐富、服務內容多樣的新型商業網站建設。鼓勵流通企業以網上銷售帶動門店銷售,以門店銷售支撐網上銷售,探索“線上市場”與“線下市場”互動促銷的經營方式。鼓勵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
  (二)提升內貿流通的現代化水平
  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重點推動出臺典當、報廢機動車回收、城市商業網點、酒類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規。完善批發零售業、住宿與餐飲業、物流與倉儲業等行業的標準體系,加大標準實施和宣傳推廣力度,加強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建設與管理。
  二是構筑現代流通網絡。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承辦企業與農家店的信息化改造,提高承辦企業、配送中心、農家店之間的緊密程度,形成信息暢通、配送快捷、管理高效的有機整體。加大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流通網絡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發展、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繼續實施“雙百市場工程”,支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大力發展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加快農超對接步伐。完善工業消費品市場體系,培育專業批發市場和小商品市場,開展“名品進名店”活動,發揮流通領域培育自主品牌和支持自主創新的功能。完善生產資料市場體系,鼓勵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建立供應鏈聯盟,承接生產企業的采購和銷售外包業務,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
  三是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和企業集團。研究制定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收購兼并、參股、“走出去”等方面的政策,培育連鎖化經營的大型流通企業或企業集團。提高大型流通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和占有率,支持企業建立全球供應鏈,形成跨國采購和銷售網絡,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順應互聯網與物聯網結合、傳感網快速發展的趨勢,加快流通企業信息化改造,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無線射頻識別等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以信息化帶動網絡化和組織化。
  (三)促進市場穩定健康運行
  一是加強市場監測調控、保障市場供應。完善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擴充樣本,優化結構,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強市場信息發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加大對市場應急調控的政策支持,完善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體系,提高市場應急調控能力。在通脹預期上升的形勢下,要充分運用重要商品儲備、跨區調運和進出口調節等措施,確保市場供應。開展海南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綜合試點,探索建立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的長效機制。
  二是規范流通領域市場準入管理。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制度,實現準入許可和監管并重的全程管理。完善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和執法監督管理機制,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針對重點商品和重要領域,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打擊假冒侵權、維護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整頓規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抓好典當行業監管和藥品流通管理。
  三是促進市場公平交易與競爭。認真落實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工作部署,做好反壟斷執法的組織和協調,加大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的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商業賄賂,促進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打破地區封鎖,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四)努力實現外貿“保份額、調結構、促平衡”
  一是促進出口穩定增長。完善穩外需的各項政策措施,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穩定,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積極落實貿易融資政策,推動保單融資、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和優買優貸業務的開展,有效使用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擔保專項資金,加大對中小企業進出口信貸的支持力度。發揮部門協作效應,提高通關、質檢、外匯管理等環節的便利化水平。
  二是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通過優化外貿的主體、商品、市場和貿易方式結構,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動貿易強國進程。培育一批農輕紡、汽車及零部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和國家級設計中心,總結推廣租用國外名牌、并購國外營銷網絡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積極探索自主營銷的出口途徑。擴大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更加重視外貿平臺建設,打造若干個國家級會展平臺、網絡信息平臺和國內外貿易中心。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加大對邊境貿易的政策支持,加快邊境貿易發展,促進邊疆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
  三是擴大國內有需求的產品進口。積極擴大進口,是調結構、促平衡的有效手段。要穩定進口促進政策,清理進口環節的不合理限制,敦促美歐放寬高技術出口管制,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緊缺物資進口,增加戰略資源的進口和儲備,著力擴大自發展中國家進口。
  四是推動重點領域服務出口。加大對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修訂文化出口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完善促進軟件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強全國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建設。與服務貿易“走出去”相結合,擴大中醫藥和動漫產業的出口。加強服務貿易促進平臺建設,辦好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深圳文博會、大連軟交會等展會,擴大中國服務貿易大會的國際影響力。加強服務貿易法規建設,完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
  (五)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
  一是積極培育新的外資增長點。積極穩妥推進服務業開放,鼓勵外資興辦各類醫療機構和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引導外資參與綠色經濟發展,轉讓低碳技術。創新外商投資方式,規范外資參與境內證券投資和企業并購,鼓勵外商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支持具備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
  二是優化外資的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引導外資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外資參與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利潤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加大政策開放和技術資金配套支持力度,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從提升沿邊開放的大局出發,支持有條件的沿邊地區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制定加快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的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各類開發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三是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編制服務外包產業專項規劃,簡化認定手續,放寬認定條件,拓寬稅收等優惠政策覆蓋范圍。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的人才培訓、公共平臺建設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創新服務外包海關監管模式,打造“中國服務”品牌。在大力發展離岸服務外包的同時,積極培育在岸服務外包。
  四是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繼續推進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調整和簡化審批內容,推進審批流程標準化和投資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后期管理和服務。
  (六)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
  一是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協力共建和優勢互補,推動我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二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出臺對外投資和勞務合作方面的行政法規,制定企業境外經營行為規范。進一步簡化各類審批手續,賦予企業更大的境外投資自主權。推進外派勞務管理體制改革,在試點省市建立省級外派勞務服務中心,開展外派勞務社會保障試點。
  三是完善政策促進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制定調整對外投資合作產業指導政策和國別產業導向目錄,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開戰技術研發等合作,及時總結完善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相關政策。及時更新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推動成立對外投資合作咨詢服務中心。加快與有關國家建立雙邊投資促進工作機制。
  (七)加強多雙邊經貿關系和兩岸四地經貿合作
  一是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推動現有自貿區談判進程。加快中日韓以及與瑞士、韓國的自貿區可行性研究,為適時啟動談判創造條件。明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全面建成,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貿協定促進外經貿發展的作用。
  二是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繼續推動和參與多哈談判,做好世貿組織對我第三次貿易政策審議準備工作,充分運用經濟高層對話和聯委會、混委會等平臺,尋求更多的利益交匯點,拓展雙邊經貿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妥善處理爭端和分歧。充分利用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葡合作論壇以及中國—加勒比、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機制,深化我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
  三是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成效。落實好中非務實合作八項新舉措,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強衛生和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強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和環境保護。繼續做好千年發展目標六項舉措落實工作。
  四是密切與臺港澳地區的經貿合作。繼續實施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文化及創意等支柱和優勢產業,支持澳門發展會展、旅游等服務業,促進港澳地區經濟發展,提升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經貿合作水平。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商簽進程。
  (八)妥善應對國際經貿摩擦
  一是制定實施貿易摩擦應對戰略。統籌運用政治交涉、法律抗辯、WTO爭端解決機制等手段,強化“四體聯動”應對機制,提高貿易摩擦應對能力。
  二是推動形成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氛圍。積極倡導自由貿易,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廣泛尋求國際共識。利用WTO貿易措施監督機制,防止貿易保護主義泛濫。通過與美歐經貿高層對話、經貿聯委會以及知識產權雙邊工作組會議等機制,加強與貿易摩擦主要發起方的溝通、磋商與交涉。
  三是依法實施貿易救濟。密切監控國家重點產業運行狀況,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產業安全數據庫,強化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對貿易救濟措施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跟蹤監控。
  (九)研究編制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
  明年,國家將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商務部也將編制商務發展“十二五”規劃。要精心組織,科學謀劃,使“十二五”規劃成為應對挑戰、搶抓機遇的規劃,成為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的規劃。
  (十)加強商務系統自身建設
  一是創建學習型機關。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宏觀管理和公共服務,規范行政行為,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行政審批事項在線辦理,大力推動商務公共信息服務。科學配置商務促進資金,突出重點、強化績效,集中財力支持商務領域公共產品和服務。三是加強干部隊伍和黨風廉政建設。(信息來源:商務部 新聞辦公室)

輔導班級 老師/地點 課時 學費 報名
精講班 張開旺 50 ¥300  進入試聽 
熱門資料下載:
跟單員考試論壇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課程咨詢電話:010-51294794
輔導名師
    
                       MOR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亚洲视频IGAO视频在线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少妇 | 色花堂精品国产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