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重點筆記:教育目的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4-26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本章重點:
我國教育目的的層次 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
我國的教育目的和基本精神(簡答)素質教育思想(簡答)
1、 廣義的教育目的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的變化或產生怎樣的結果。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義和作用
意義: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
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或說核心問題,
教育目的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作用: 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層次包括:
(1)國家的教育目的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3)教師的教學目標
三者關系: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徑)。
5、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簡答)
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該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
(1)、我們要求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6、對素質教育的理解
素質教育的基本觀點(或說素質教育的本質) (簡答)
(1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3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7、為什么說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要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既充分重視學生共性的發展,對學生的基本方面的發展有統一的要求,又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評價方案,從而把學生的差異性顯示出來并加以發展,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具有高度自主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的人。
8、為什么說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精神狀態?
創新能力離不開智力活動及大量具體知識,但決不僅僅是智力活動,它不僅表現為對知識的攝取、改組和運用及對新思想、新技術的發明,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并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
9、能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
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和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