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膽的主要功能,五臟之間的關系
來源:互聯網絡發布時間:2010-09-30
膽的主要功能
膽附于肝之短葉,與肝相連,呈中空的囊狀器官。膽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府之一。其主要功能為:
1.貯存和排泄膽汁膽汁,味苦,呈黃綠色,具有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膽汁由肝之精氣所化,貯存于膽,故稱膽為“中精之府”、“清凈之府”。膽汁的排泄必須依賴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調節和控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泄暢達,脾胃運化功能健旺。若肝氣郁結,膽汁排泄不利,則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可見胸脅脹滿、食欲不振、或大便失調;若肝的疏泄太過,膽氣上逆,則見口苦、嘔吐黃綠苦水;若濕熱蘊結肝膽,膽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膚,則見黃疸;膽汁排泄不暢,日久則導致砂石淤積。
2.主決斷決斷屬于思維的范疇。膽主決斷,是指膽具有判斷事物,并作出決定的作用。膽的這一功能對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響,以維持和控制氣血的正常運行,確保各臟腑之間的協調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肝膽相互依附,互為表里,肝主謀慮,膽主決斷,所以肝膽的相互協調,共同調節著精神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臨床上常見膽氣不足之人,多易驚善恐,遇事不決等。
五臟之間的關系
1.心與肺:心與肺之間的關系,體現于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氣和血的關系。
2.心與脾:心與脾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
3.心與肝:心與肝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血液和精神情志兩方面。
4.心與腎:心與腎在生理上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心陰心陽與腎陰腎陽之間的依存關系,二是心血與腎精之間的依存關系。
心腎陰陽升降的動態平衡,維持著心腎功能的協調,稱為“心腎相交”,或“水火既濟”。
如腎陰不足,不能上濟于心,而導致心火偏亢,稱為“心腎不交”,若心陽不振,不能下溫于腎,而導致腎的陽虛水泛,稱為“水氣凌心”。
5.肺與脾:肺與脾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方面。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6.肺與肝:肺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在氣機的協調方面。
“肝火犯肺”
7.肺與腎:肺與腎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津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方面。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8.肝與脾:肝與脾的關系表現在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貯藏兩方面。
9.肝與腎:肝與腎的關系表現在精血互生和陰液相通兩方面。
“精血同源”、“肝腎同源”肝腎陰液息息相通,腎陰充盈,滋養肝陰,可制約肝陽使之不亢,稱“水能涵木”。
10.脾與腎:脾與腎的關系表現在先后天相互資助和水液代謝方面。
“脾陽根于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