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A.變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 22.唐代詩人顧況寫道:"冬青樹上掛凌霄,歲晏花凋樹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有() (1)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內因 (2)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條件(3)事物變化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4)特殊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A.(1)(2)(3)B.(1)(2)(4)C.(1)(3)(4)D.(2)(3)(4) 23.魯迅在評《三國演義》時說:"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一評論所蘊含的哲理是() A.要區分事物的兩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對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個整體 24.蠶蛹蛻繭時,要經過艱苦的掙扎,才能生出強有力的翅膀,變成蛾。如果人們將繭剪開,它雖然可以毫不費力的爬出來,但身體十分臃腫,并很快死去。這一現象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B.生命運動的過程是同化和異化的統一C.外因對事物的發展也起決定作用D.促進事物的發展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25.構建和諧社會的直接的辯證法依據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斗爭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26."讓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逐漸擴展,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這體現了() A.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原理B.質變形式非爆發式的原理C.質變過程中量的擴張的原理D.質、量、度三者關系的原理 2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28.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 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B.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形式和狀態C.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發展的不同趨勢或趨向 29.因果關系是對于客觀事物及其發展過程中() A.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系之間矛盾關系的概括和反映 B.確定的發展趨勢和不確定的發展趨勢之間矛盾關系的概括和反映C.引起和被引起之間矛盾關系的概括和反映D.實現的發展趨勢和未實現的發展趨勢之間矛盾關系的概括和反映 30.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是() A.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內在地包含著重點論B.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前提,重點論內在地包含著兩點論 C.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內容,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形式D.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內容,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形式 31."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吾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吾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這段話啟示我們,做事情時要區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區別在于() A.人的主觀努力程度B.對人是否有利C.現實中有無根據和條件D.現實中的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 32.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在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A.客觀性B.能動性C.對象性D.任意性 33.人類創造的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 A.是人類的主觀意識B.既非物質,也非意識C.是人類意識的物質外殼D.是意識的內容 34.宋朝有個畫家叫文與可,在他住處周圍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觀察竹子的變化,對竹枝、竹葉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形狀、姿態有透徹了解,因而畫出的竹子生動逼真,受到大家贊揚。有詩云:"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流傳至今。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的反映D.物質具有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 35.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民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據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的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這一論斷突出體現了() A.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相統一的觀點C.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D.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論 36.看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C.形而上學的片面性觀點D.不可知論的觀點 37."靜者,動之靜也"的觀點是() A.否認靜止的相對性B.否認運動的絕對性C.認為靜止是不存在的D.認為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38.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 A.質量互變規律B.對立統一規律 C.世界普遍聯系的觀點D.否定之否定觀點 39."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這種觀點屬于() A.機械決定論B.神學目的論C.唯心主義非決定論D.唯物主義決定論 40.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 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C.抽象與具體的關系D.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復習指導一周推薦 2月18日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訪談實錄】2011考研政治真題點評 |
·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
·考研教育網:2011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 |
·文都徐之明版2011年考研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
·文都版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2011年考研政治押題預測: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框 |
·2011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毛澤東思想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押題預 |
·2011年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