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如何理解供求機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條件? 答:(1 )什么是供求機制。供求機制是指商品的供求關系與價格、競爭等因素之間相互制約和聯系而發揮作用的機制。供求關系受價格和競爭等因素的影響,而供求關系的變動,又能引起價格的變動和競爭的開展。 (2 )供求機制的功能。供求機制對社會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具有重要功能。供求機制可以調節商品的價格,調節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的方向和規模;供求結構的變化能調節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化。 (3 )供求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供求機制起作用的條件是,供求關系能夠靈活地變動,供給與需求背離的時間、方向、程度應當是靈活而適當的,不能將供求關系固定化。供求關系在不斷變動中取得相對的平衡,是供求機制作用的實現形式。 13. 為什么說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 答:價值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但是并非一般人類勞動本身就是價值。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一般人類勞動才形成價值;勞動形成價值是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的一種社會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價值,但是只有當有用物品作為商品時,才具有價值。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是商品最本質的因素,它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比較勞動和交換勞動的經濟關系。 14. 什么是勞動熟練程度、勞動強度及勞動生產率? 答:勞動熟練程度是指勞動經驗的豐富程度和勞動技術水平的高低程度。 勞動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勞動消耗的程度。 勞動生產率指勞動的生產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或單位產品所耗費的時間來表示。 15. 什么是簡單勞動、復雜勞動?什么是社會勞動、私人勞動? 答:簡單勞動是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的一般勞動者都能從事的勞動。 復雜勞動是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術專長的勞動者所從事的勞動。 社會勞動是指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提供給社會的,構成社會總勞動的組成部分,其勞動具有社會性質。 私人勞動是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進行的,其勞動具有私人性質。 16. 什么是價值形式、貨幣、價格及價格標準? 答:價值形式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即交換價值。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商品。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價格標準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貴金屬的貨幣單位及其等分。 17. 什么是鑄幣、紙幣及通貨膨脹? 答:鑄幣是由國家鑄造的,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和面額價值的金屬貨幣。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它代表貴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通貨膨脹是紙幣發行量超過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所引起的紙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現象。 18. 什么是市場、市場經濟、市場機制及市場調節? 答: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渠道或領域。 市場經濟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它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 市場機制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供求、競爭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各自發揮功能,又共同發揮功能的有機聯系。 市場調節是指市場機制的調節,即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社會經濟的運行,最終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 19. 什么是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及競爭機制? 答:價格機制是通過市場價格變動與供求關系變動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供求機制是商品的供求關系與價格、競爭等因素之間相互制約和聯系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競爭機制是市場競爭與價格、供求等因素之間相互制約和聯系而發揮作用的機制。 1.簡述商品流通公式與資本流通公式的異同。 答:(1 )二者的共同點。它們都是買和賣兩個階段的統一。在流通的每一個階段上都同樣有商品和貨幣的對立,而在每一個流通過程中都同樣有三個當事人,即買者、賣者和又買又賣者。 (2 )二者的區別。首先從形式上看:買和賣的順序不同;流通的起點和終點不同;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其次是內容和目的上的本質區別:商品流通是為買而賣,它的內容是不同使用價值的交換,流通的目的是獲得一定的使用價值,即滿足商品生產者對特定商品的需要;資本流通是為賣而買,流通的內容是一定量的貨幣能帶來更多的貨幣,流通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價值增殖,即取得剩余價值。 2.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有什么特點? 答: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自己的特點。普通商品在消費或使用時,隨著使用價值的消耗,價值也消失或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進行生產勞動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費就是勞動,而勞動又凝結在商品中形成價值。因此,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價值的價值源泉。資本家購買勞動力商品的目的,就是要使雇傭勞動者為他生產出高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即剩余價值。 3.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如何決定的? 答:(1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它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資料的價值:第一,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出他的勞動力;第二,勞動者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第三,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所需的勞動力。 (2 )勞動力價值的決定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包括歷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由于社會經濟文化條件的不同,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和構成是不同的,其物質內容會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擴大。 4.簡述資本的本質以及區分可變資本與不變資本的意義 答:(1 )資本不是物,而是同貨幣、商品一樣,本質中是人和人之間的生產關系,即資本是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一種剝削關系。 (2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揭示出剩余價值的源泉,說明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資本產生出來的,而只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它為考察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剩余價值率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馬克思的其他經濟學說,如資本有機構成理論、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等奠定了基礎。 5.勞動為什么不是商品? 答:(1 )如果說勞動是商品,它就應該在出賣之前獨立存在。但是勞動只有在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結合后才能實現,而工人和資本家在勞動力市場發生交換關系時,工人還未進行勞動,當然也不能把尚不存在的勞動當做商品出賣。 (2 )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商品的價值由勞動決定。如果說勞動是商品,也具有價值,則意味著勞動的價值由勞動決定,從而陷入同義反復。 (3 )如果說勞動是商品,工資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會導致否定價值規律或否定剩余價值規律。因為根據等價交換原則,資本家將得不到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如果工資只相當于工人部分勞動的價值,則又違背了價值規律。 (4 )工人的勞動只有在工人被雇傭以后才開始,而此時的勞動已屬于資本家,工人不能出賣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由此可見,勞動不是商品,沒有價值或價格。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簡答(二) |
|
閱讀下一篇:2011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簡答(二)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