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玉米持續攀升國內價格居高不下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8
受到美國及全球玉米(2381,3.00,0.13%)庫存大幅下滑、天氣因素的綜合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價連續上漲,刷新歷史新高。受此影響,國內玉米價格的支持作用增強,市場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統計顯示,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10日盤中一度觸及每蒲式耳7.9975美元的歷史新高,而13日早盤中,價格也一度上沖至7.9240美元,漲勢不減。上述價位已經刷新2008年6月27日創下的779美分歷史高點。
美國農業部在9日公布的報告中將美國2011/2012年度玉米期末庫存預估值下調至199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分析人士表示,美國及全球玉米庫存銳減的同時,來自牲畜養殖戶、乙醇生產商等終端用戶的需求依舊不減,較去年同期已經翻了一番的玉米期價沖擊每蒲式耳8美元大關指日可待。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由于玉米消費量的增加,2010/2011年度期末全球玉米結轉庫存對消費比約為14.2%,與2007/2008年度的水平相當。而美國玉米庫存消費比為6.32%,是1936/1937年度后的次低水平。
雖然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種植意向報告,美國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至9220萬英畝,為1944年以來的次高水平,可以緩和庫存低位,但卻不足以將庫存恢復至正常水平,低庫存將會延續至下一年度,從而將會繼續支持全球玉米價格維持高位運行。
統計顯示,目前7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FOB價格為339美元/噸,合人民幣2197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2998元/噸,比去年同期漲1111元/噸。而截至13日收盤,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合約1201收報2419元/噸,內外價格差異明顯,國內價格補漲要求較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內玉米消費量增加,國內玉米連續出現供不應求情況,導致結轉庫存出現較大幅度消耗。相關統計預計,2010/2011年度國內玉米期末庫存水平處低位,而相應的結轉庫存對消費比也將為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在玉米庫存下降的同時,國內玉米庫存結構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一方面伴隨著倉庫建設的發展,企業玉米庫存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持續的政策性玉米拍賣,國家掌握的庫存出現較大幅度的消耗。低庫存對國內玉米價格的支持作用增強。
格林期貨研發總監李永民認為,后市天氣狀況成為決定產量的關鍵因素。盡管國家抑制深加工需求一定程度緩和矛盾,但難以根本上解決問題。進口是有效手段,但國際市場高價格將抑制進口數量。可見,新玉米上市之前,國內玉米市場供求矛盾將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