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考申論熱點模擬:高考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8-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說實話,提起高考話題每個人心中都是不一般的滋味,被譽為“黑色七月”、或“黑色六月”的高考是密切關乎眾多年輕人前途與命運的一次重要考試,所以說它并不是一個獨立話語中心,其中涉及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及教育制度問題。中國教育在線今年4月公布的《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指出,當前各地高考報名人數大幅下降原因是適齡人口的減少,這是一種剛性的減少,而高中生放棄報名、放棄高考、放棄報到的“三放棄”行為正在蔓延,低齡留學和經濟發展不均衡是“三放棄”的主要原因。由此關于高考話題之熱是“棄考族”、“留學熱”、“狀元會武術”等。
關鍵詞:
“棄考族”——放棄高考、農村孩子、留學、南科大
一、背景資料:
(一) 2011年6月13日新華網報道:
據重慶市招生自考辦公室的統計,今年重慶有上萬名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其中有不少來自農村學校。
3月10日百度“兩會新聞熱搜詞榜”:“農村娃 上大學”一詞位居榜首
國際在線消息:2011年3月7日,在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聯組的分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館長王平稱“我們也不要鼓勵我們農村的孩子去上大學,因為一旦農村孩子讀了大學,就回不到自己的家鄉,回不去自己的家鄉就是一個悲劇”。王委員的話音剛落,立刻在網上引起一片爭議。網友將王委員的話濃縮成了“農村娃 上大學”一詞,3月10日(數據截止10日17時),這個詞成為了百度“兩會新聞熱搜詞榜”的最熱詞。
(二)2011年6月16日據新華社上海電:
今年全國高考前后,北京、上海、遼寧等多個地方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特別是名校“尖子生”放棄高考,準備留學的人數激增,一些名校甚至整班學生報名參加“洋高考”培訓。專家認為,“棄考”留學的尖子生增多、留學時段提前,傳遞出生源爭奪的“全球化”信號,高教改革已是時不我待。
(三)南科大45名學子放棄高考“愿成教育改革的小白鼠”
2011年6月7日上午,全國933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之際,曾發表公開信、拒絕教育部讓他們參加高考的南科大45名學生,無一走進設在南科大校內的高考考場。對此,南科大相關人員轉述校長朱清時的表態:孩子們的拒考并不是對整個高考制度的否定,多元化的人才選拔方式應該提倡。
二、申論考點:
問題一:導致農村孩子放棄高考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分析深刻、全面、準確,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200字。
問題二:城市“留學熱”產生的根源是什么?
要求:分析深刻、全面、準確,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200字。
問題三:如果你作為教育部一名工作人員對于南科大學子棄考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觀點明確,論述深刻,見解獨到,字數在500字左右。
三、分析與點睛:
問題一:導致農村孩子放棄高考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全面、準確,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200字。
這個問題設定是為考查考生如何分析問題出現的各種原因,來源于:2010年北京市上半年公務員考試作答要求中第一大題“根據給定材料,概括說明導致各種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20分)要求:概括準確、語言簡練,字數不超過200字。”
解答時需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從農村這個特定地區入手還要涉及社會層面、教育本身層面、學生、家長層面,不能僅僅簡單的說明是農村孩子自己的原因,任何問題出現都有一系列相關原因,尤其是教育問題。
參考答案:
原因1、社會上就業寒冬的連鎖反應,當前高職、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難,收入低”是農村學生棄考的重要原因之一;2、農村素質教育缺失讓農村考生無奈,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有“三少”——課外讀物少,供學生上網獲得信息的電腦少,經驗豐富有特長的教師少,農村教學資源貧乏;3、教育長期形成的城鄉不同分配資源體制,使農村學生在國家整個教育資源分配中處于劣勢地位,農村家長教育成本投入高而回報低,許多家庭出現“因教返貧”問題。
問題二:城市“留學熱”產生的根源是什么?
要求:分析深刻、全面、準確,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200字。
這個問題設定還是考查原因的解析,但是問題主體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出現在大城市中的“留學熱”,注意解答時分清留學的主要對象、時間段。
參考答案:
根源:1、隨著國家步入國際化軌道,有充足資金的相對富裕家庭給孩子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好的選擇空間,學生有了多元化選擇的機會,從被動參與成為自主選擇;
2、培養模式多樣化,可以通過留學在新環境中學到新知識,成為應用型人才;經濟發展需要國際型人才,留學可以培養出各類不同人才;
3、個別家長盲目認同國外文憑,認為“國外比國內”學術質量高,我國高等教育純度不高嚴進松出。
問題三:如果你作為教育部一名工作人員對于南科大學子棄考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觀點明確,論述深刻,見解獨到,字數在500字左右。
這個題目的設定主要考查考生對于教育改革中出現的事件的理解與認知,該問題提供了一個虛擬身份:教育部工作人員,就是為解答這個問題指出了切入的角度與方向,教育部門談教育改革就需要有綜合性與高度性,不能象普通大眾那樣過激或表面化。
參考答案:教育改革需要勇氣和魄力,既然給了南科大充當“試驗品”的機會,就要讓他有充分的營養成長,就要給與最溫暖的陽光、包括正在接受高考“檢閱”的莘莘學子在內,所有的學子都希望能夠在一所真正培養出自己一技之長的大學中學習。而未來,能否在高考“一錘定命運”的模式下,開辟一種新的人才選撥模式,這都需要高等教育改革繼續前進的步伐來支撐。因此,南科大身兼的責任重大,不僅充當著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鋒,而且承載著所有中國人的夢想。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