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務員考試公文寫作輔導:過渡和照應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8-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過渡
過渡就是在段落之間、層次之間進行銜接的形式或手段
公文在總論(或總述)與分論(或分述)之間,一般需要過渡;分論(或分述)之間,有時也需要過渡
過渡的方式有三種:一是過渡段,二是過渡句,三是關聯同語
如果前后文內容差異較大,要安排一個段落承上啟下,這個段落就叫過渡段。過渡段不是獨立的意義段,主要功能不是表達意義,而是完成內容的轉換
過渡句或出現在上層上段末尾用以“啟下”,或出現在下層下段開頭用以“承上”。
用關聯同語過渡,常用的同語是“因此”、“但是”、“然而”、“總之”、“綜上所述”等等,一般出現在下層或下段起首。
2.照應
照應就是文章前后內容之間的關照和呼應。
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章的前后內容有著緊密的關聯。缺乏內容的前后關照和脈絡的前后呼應,文章就會散亂、松懈。合理地運用照應的手段,不但能使文脈貫通,結構嚴謹,還能使文章中某些關鍵的內容得到強化
公文中照應的常見形式有首尾照應、序列照應、注釋性照應等
首尾照應就是結尾照應開頭。如開頭說“為……制定本規定”,結尾要求“本規定從X月X日起施行”。
序列照應是通過文章的序列標志形成的前后呼應。如“首先……其次……最后……”,就是文章序列的外部標志,人們讀到“其次”時,不可能不同想一下“首先”的內容;讀到“最后”時,對前面的若十層次都會有所同顧。還有“第一……第二……第三……”,以及“一、二、三”等序碼標志,都會起到這樣的照應作用。序列照應不得出現錯漏的現象
注釋性照應是對前文出現過的概念進行解釋而形成的前后照應。在公文中,前面出現的一些概念無暇解釋,可以在后面文章末尾處安排注釋,一方面對前文的某些概念進行解釋,一方面引導讀者同顧前面的內容。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