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面試內容設計及面試題目類型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1 12:19: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二、面試試題設計的基本要求
盡管面試試題類型繁多、性質不同、功能各異,但在設計、編制時,都有一些共同的質量要求。
1.題目內容要直接體現面試的目的和目標
筆試的重點,在于考察應考者的知識,而面試的目的是要進一步考察報考人的能力水平、工作經驗、個性品質以及其他方面的情況,以彌補筆試的不足,為選擇合適人才提供充分依據。題目內容如果不明確、不具體,則面試的目的難以達到,進而將影響錄用考試總體目標及錄用計劃的實現。面試要依據面試評價目標,制訂試題,從面試目標出發編制試題。
2.題目必須圍繞面試重點內容來編制
編制題目是為了完成對重點內容的考察,進而實現面試的目的。所以,題目所及必須是面試所要考察的重點。否則,面試時就會出現主考官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提問,應考者不得要領、東拉西扯地應答的局面。
3.注意題目的科學性與可測性相統一
面試試題不僅應該是正確的、科學的,而且從達到面試目的而言應該是實用的、有效的。并不是任何表述科學、嚴密的問題(如筆試中的問題)都可以用在面試之中,用邏輯類的問題來考應考者的思維能力效果往往并不好,因為這類題目在面試的壓力情況下,常令應考者張口結舌,無話可說,使面試無法進行下去;而我們請應考者就某一社會現象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常能使應考者有話可說,于自然表述中體現出其思維水平。比如:考察應考者的綜合分析能力,可以考慮用這一題目:"有句古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看?"(如應考者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換一種問法:有人說:'槍打出頭鳥',你怎么看?)。此題首先可考察應考者的文化素養,如不理解"木秀于林……"的含義,其文化素養可能不高。由應考者的回答,可自然表現其綜合分析能力。根據應考者的回答,考官可進一步追問"如果你是秀于林的木,你將如何與別人相處?"進而了解應考者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好的應考者可以聯系中華文化的特點,深刻分析"木秀于林……"的含義,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中,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并分析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同時能恰當、積極、建設性地提出,如果自己是"秀于林的木",將如何做。面試中考官若能深刻領會出題思路,加以變通并進行追問,試題的有效性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證。
4.題目要有共性和個性
從面試的重點內容看,通常除"儀表風度"和"言語表達"兩項不必編制題目外,其余各項均要編制相應的題目,以便面試時有針對性地提問、考察。另外,由于報考人的經歷不同,不可能對每個人都用同一套題目依序一問到底。因此,每項面試內容可從不同角度出一組題目,面試時根據情況有選擇地提問,這樣效果更佳。
同類崗位的面試題目可分為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兩大類。
個性問題,要針對報考人的不同經歷和崗位要求提出,而且問題必須非常明確具體,能緊緊抓住個人經歷和崗位要求中有代表性的東西,提問不在多而在精。個性問題事先要經過周密考慮,基本上是定型的,但并不排斥根據臨場情況做必要的變通。
共性問題,主要指圍繞崗位所需專業知識所提出的問題,對各個應試者提問的范圍和重點應基本相同,故稱為共性問題。但要注意,所謂共性,是指提問的范圍、類型、性質、大小和難易程度等,而不是對所有報考人都使用同一套試題。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