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社會熱點:“差生測智商”凸顯教育的異化
來源:新華網發布時間:2011-10-3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以此作為標準來衡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讓差生測智商的老師,應該都處于第一種“境界”,甚至處于第一種“境界”的初級階段。現實一點講,類似這樣的教師還不算少數。教育事業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果教師是這種這種精神狀態,不免讓人憂慮。
必須承認,一些教師之所以會用如此功利的態度對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主管部門“績效考核”不夠科學所致。因為這種“績效考核”把考試成績、升學率等作為考核教師業績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標,卻不考慮教育的復雜性。事實上,影響成績的因素是多元的,并不是老師所能夠完全掌控的,因此,學生成績不理想,并不見得就等于教師水平不高或者沒有盡職。教育主管部門不全面地考核老師的工作,而過于依賴學生成績來做片面的績效考核,才迫使老師們不得不走“測智商”這樣的旁門左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單一的“績效考核”也是一種異化:考核教師原本是為了督促教師更好投身于教育,結果卻使得老師為了應付考核而“破壞”教育。目前,“測智商”雖然被當地教育部門叫停,但這種雙重異化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種現象背后的價值扭曲值得深思。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