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請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20分)
2.以鄭州市政府調研室工作人員的身份,用不超過350宇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地說明,要體現針對性和可操作性。(30分)
---------------------------------------------------------------
---------------------------------------------------------------
3.就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印宇左右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50分)
--------------------------------------------------------------
--------------------------------------------------------------
四、參考答案
1。答案提示
3年前鄭州市成立了“饅頭辦”,目的是讓群眾吃上所謂放心饅頭。然而為了爭奪利益,近日,市、區兩級饅頭辦明里暗里較起了勁,不但在報上公卉指責對方,甚至還在鬧市區相互謾罵。眾媒體對這場荒唐的“饅頭大戰”進行了連續的報道,中央電視臺記者進行了專訪。
2.答案提示
(1)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撤銷市、區兩級饅頭生產銷售管理辦公室,徹底解決“饅頭風波”中暴露出的政府職能錯位問題。
(2)對“饅頭風波”的來龍去脈進行調查,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重新規范政府和企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3)由工商、衛生、質量監督等職能部門依法對饅頭生產和銷售管理工作進行管理,確保市民吃上放心饅頭。
(4)市“饅頭辦”未經物價部門批準擅自收取的每戶企業1000元的公告宣傳費,如數退還企業。對區級”饅頭辦”收取的各項費用,市政府責成市內五區認真進行清退。
(5)從饅頭風波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認真轉變觀念,查找糾正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做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不懈的努力,切實改善經濟發展環境。
3.參考例文
話說“饅頭辦”頭一回聽說,鄭州有個“饅頭辦”,不僅市里有,區里也有。3月14日,市區兩級“饅頭辦”人員為爭奪對一家“黑饅頭廠”的處罰權,當街對罵,鬧出了“饅頭風波”。不知啥理由成立“饅頭辦”。也許饅頭是“進口”產品,事關百姓健康大事,也許是鄭州的饅頭假冒偽劣太多,不整治不行。這就非得成立“饅頭辦”不可?現在,吃的東西成千上萬,哪一樣不人命關天,也有不少假冒偽劣,加強管理就得成立辦公室,我們不僅要有“饅頭辦”,還得有“醬油辦”、“咸菜辦”、“豬頭肉辦”……“辦”還不得多如牛毛?政府本來已有不少管理市場秩序的機構,管理市場就是他們的天職。饅頭再重要,有這些部門也就夠了。工商局發營業執照、查假冒偽劣,質量技術監督局管產品質量、也查假冒偽劣,衛生局管衛生條件……這些部門切實履行職責,饅頭就能讓百姓放心。’“饅頭辦”咋個管法?首要的是發許可證,沒有許可證的就是“黑廠”,“饅頭辦”就要去罰款。饅頭生產需要‘定的衛生條件,衛生部門發衛生許可證還是必要的。如果是為了限制廠家數量而發生產許可證,就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違背了。饅頭生產本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蒸饅頭本錢小、技術含量也不高,只要符合衛生條件,誰都可以進入,用不著由政府決定誰能蒸饅頭誰不能蒸饅頭。這樣會不會饅頭廠家太多?鄭州就有人提出全市只保留20家左右。其實,多不多由市場說了算。優勝劣汰,市場自己會平衡。饅頭又不是國民經濟命脈,多少家合適,不應由政府操心。市場千變萬化,你也計劃不好。“饅頭風波”的背后是利益之爭。據新華社3月21日報道:在市“饅頭辦”辦一個許可證一般要交rloo元,區里辦個證,要交1600元左右。一位饅頭老板說,在區“饅頭辦”辦了證的生產廠家,必須在其指定的幾家面粉廠買面粉,一袋要比市價貴0.5元,并且要拿著“饅頭辦”開出的三聯單去買,自己多掏0.5元,面粉廠再掏0.5元,上交“饅頭辦”。加強管理已經成了一些部門謀取利益的借口,管理就是發證,管理就是收費,有好處的搶著管,沒油水的都不管。管理與利益攪和在一起,只能是越管越亂。有消息說鄭州處理“饅頭風波”的一條措施是:“為確保今后執法有序,決定市商委主管副主任、區商貿局主管副局長兼任市、區饅頭辦主任(見3月28日中國青年報)。這豈不是“饅頭辦”越打規格越高。其實解決問題的思路很簡單:市場經濟不需要“饅頭辦”。(見《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