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申論熱點:官德培訓的重頭戲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國家公務員局近日發布的《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全體公務員將進行職業道德輪訓,其中包括中國古代如何加強“官德”修養的內容。(新華網11月2日)
盡管對公職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林林總總,面向官員的各種培訓一再強調教育監督,官員的述職報告也對“德”、“廉”情況如數家珍,但真正成建制系統開展對公務員的官德培訓,尚屬首開先河之舉,值得期待。
官德之所以納入公務員培訓的必修課,實與時下一些官員道德失守的現狀相契合。可以說,少數官員的“那點事”,某種層度上已成為與職務伴生、倍受詬病的“職業病”。
“那點事”究竟是哪點事?盡管涉及范圍很廣,表現形式多樣,但概括起來也不過是“錢”、“色”二字。官員之所以能干“那點事”,無一例外都因一個“權”字,貪欲的膨脹導致權力的濫用,權力的濫用加劇人格的異化、官德的淪喪。
從“香艷日記”煙草局長,到最近“手機泄密”免職的農機局長,再到殘聯理事長設酒局強奸女干部,到政法委副書記猥褻12歲女童被堵床下……官員的“那點事”一再刺激網民的眼球,挑戰官員道德和社會容忍的底線。我們究竟用什么來抑制官員的“荷爾蒙”?
由此看來,重拾官德已經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大而言之,這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小而言之,當是官員職業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應有之義。
管好“那點事”,官德培訓固然必不可少,但歸根結底重在官德養成。從官員主體看,帶著什么態度去學,怎樣從古代先賢身上吸取道德血液,如何從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訓提高免疫力,這些都需要把官德要求內化成官員自身的道德追求、價值標桿和行為尺度,不斷培養和強化高雅的情趣觀、正確的價值觀和權力觀。
官德養成不能僅止于個人修為,有力的社會支撐和成熟的保障機制不可缺失。官德無疑是更高層次的公民道德,官員的道德標準理應高于普通人,對官員職業道德失守應該實行“零容忍”。對那些熱衷“那點事”的官員,不但要讓其淹沒在輿論譴責和鞭撻聲中,而且要啟動體制內手段及時清除出公務員隊伍。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