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高校“搶生”問題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那些忙著買信息搶生源的學校,更應反思自己的“內功修煉”。
高考結束不久,在網上已經有人售賣2011年高考學生名單,其中北京考生7萬名,個人信息售價千余元。山東也有部分學生的信息在網上被人打包出售。
考生信息的大面積流出和被非法販賣,讓人們對高考管理、監控體系的嚴密性心存憂慮。正如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的負責人分析,多半因為“內部出了蛀蟲”。毫無疑問,當前應緊急行動起來,盡快挖出“蛀蟲”,筑牢制度防線,堅決捍衛高考不被腐敗侵蝕,確保公正。
分析考生信息潛在購買者的組成,一個現象需要高度重視。從現實來看,除了以往的高考復讀培訓機構,以及各種以學生為對象的高端學習用品和保健品商家,還有一個重要群體——那些為招不到學生而發愁的大學,尤其是民辦高校。
這反映出當前教育發展的階段性問題。因為人口自然變動以及高等教育投入收益惡化、低齡留學人數躥高等帶來的生源數量下降,正在為社會所關注。今年全國高考報名總數約933萬人,比2008年減少了約120萬人,很多省份都創了歷史新低。生源下降,實力雄厚的名牌大學雖受影響較少,尚須使出提高獎學金、加大招生宣傳等舉措來吸引眼球;普通高校更是直接感受到了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陡然轉變,惶然不能適應。危機最甚的,當屬那些民辦高校和高職院校,為了奪取生源,通過半明半暗的手段提早獲取考生名單者有之,收買中學班主任或校長“推薦”學生者有之,聘用社會機構不惜虛假承諾或廣告招徠生源者有之……種種“拉客”、“倒賣”的生意手段,都已用上。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