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青海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高分突破(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辨別、辨認、辨析:“辨別”指根據不同事物的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辨認”指根據特點辨別,做出判斷,以便找出或認定某一對象;“辨析”指辨別分析。
2、表示、顯示、顯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憑借其他事物顯露出某種意義(2)用言語行為顯出某種思想、感情、態度等;“顯示”明顯地表現;“顯露”原來看不見的變成看得見。
3、邊疆、邊境:前者指靠近國界的領土,范圍較大;后者指靠近邊界的地方,范圍較小。(邊界:地區與地區的界線,多指國界) 4、不詳、不祥:前者指(1)不詳細、不清楚;(2)不細說。后者指不吉利。
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詞,不停止或超出某個數目或范圍,句中一般帶有表數量的詞。后者用于表遞進關系的關聯詞,相當于“不但、不僅”。
6、報復、抱負:前者指對別人反擊。后者指遠大的志向。
7、不齒、不恥: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為恥。
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對父母不敬。
9、編輯、編撰、編纂:“編輯”主要指對資料或現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編撰”指編纂、編寫。“編纂”指編寫(多指資料、篇幅較大的著作)
10、變換、變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種形式和內容轉換成另一種。后者指不規則的改變(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