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青海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高分突破(三)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把戲、伎倆: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當的手段(貶義重)。
2、頒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條例、大的正規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團體的通知)公開發布。
3、抱怨、報怨:前者指自己不滿情緒很大;后者指向別人報仇。
4、辨(辯)正、辨(辯)證:“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錯誤;“辨證”指辨析考證。
5、擯棄、摒棄:二者都是動詞,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書面語。“擯棄”表示拋棄,多用于人和具體事物。“摒棄”表示舍棄、除去,多用于較抽象的事物,較少用于人或具體事物。
6、戴、帶:“戴”作動詞的一個意思是把東西放在頭、面、頸、胸、臂等處。如“戴帽子、戴紅花、戴袖章”。引申出來了有關的詞如“戴高帽子、戴綠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頭頂著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頂著、承擔著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纏黑紗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寫作“帶孝”。在實際運用中,說“帶孝”或“帶著孝”更為常見。因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著,只是一定的期間里很多方面有所節制而已。
7、度過、渡過:“渡”的本義是“橫過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為“由此到彼”,如“渡過難關、過渡時期”等。而“度”的其中一個義項雖也是“由此到彼”、“過”的意思,但專指時間,如度日、歡度春節、度假、虛度光陰等。不過,在文言文中,“度”有時也通“渡”;如《南史·孔范傳》:“長江天塹,古來隔絕,虜軍豈能飛度?”而“渡”卻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8、到、倒:為了避免混淆,特別要注意這幾點。(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 副詞“到底”跟“進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這里面到底有什么問題”。(3) 副詞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寫成“到”。如“這樣一來倒省事了、聽你一說我倒想起來了、我倒要聽聽”。(4) 副詞表示讓步、轉折的“倒”,不能寫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邊。”“學倒學過,可是早忘了。”(5) 表示催促、追問的副詞“倒”,不能寫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會不會呀”。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幾句中的“倒”都可以說成“倒是”. 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