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政治經濟學試題
作者:
發布時間:2011-12-27 15:08:43 來源:
育路教育網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
A.生產力發展規律
B.社會發展規律
C.資本運動規律
D.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
2.物質資料生產必須具備的三個簡單的生產要素是( )
A.勞動者的勞動、生產資料和科學技術
B.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C.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科學技術
D.勞動者的勞動、科學技術和勞動對象
3.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 )
A.生產資料
B.勞動資料
C.勞動對象
D.科學技術
4.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是( )
A.政治關系
B.宗教關系
C.生產關系
D.家庭關系
5.要解決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只有通過( )
A.商品生產
B.商品分配
C.商品交換
D.商品消費
6.一切商品對于商品生產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 )
A.價值
B.使用價值
C.剩余價值
D.超額剩余價值
7.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是( )
A.供求規律
B.價值規律
C.競爭規律
D.貨幣流通規律
8.競爭同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和生產要素流動之間的有機聯系是指( )
A.競爭機制
B.供求機制
C.價格機制
D.利率機制
9.通過分析資本流通公式可以看出價值增值發生在( )
A.G—W階段的貨幣上
B.G—W階段商品購買的行為上
C.G—W階段中所購買商品的價值上
D.G—W階段所購買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上
1O.隨著利潤范疇的出現,商品價值的公式便轉化為( )
A.k+m
B.v+p
C.c+v+p
D.k+p
11.借貸資本主要來源于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閑置的( )
A.不變資本
B.貨幣資本
C.生產資本
D.商品資本
12.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是( )
A.資本原始積累與自由競爭資本主義
B.自由競爭資本主義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C.自由競爭資本主義與壟斷資本主義
D.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3.新殖民主義與舊殖民主義的實質相同,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 )
A.僅僅是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
B.體現著國際分工的不同發展階段
C.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奪的方式有所改變
D.發達國家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方式有所改變
l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壟斷資本進一步國際化的突出特點是( )
A.貨幣資本的國際化
B.產業資本的國際化
C.商品資本的國際化
D.商業資本的國際化
15.我國必須經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于我國社會脫胎于( )
A.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社會
B.封建社會
C.壟斷資本主義社會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6.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標志是( )
A.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B.1952年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C.1956年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確立
D.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17.我國現階段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是( )
A.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股份合作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l8.在下列收入形式中,屬于生產要素分配的收入是( )
A.國民收入
B.按勞分配收入
C.優撫收入
D.股票收入
19.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形式是( )
A.價格與價值長期背離
B.價格與價值完全相等
C.價格與價值平行運動
D.價格圍繞價值變動并趨于同價值一致
20.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內部存在商品關系的原因是( )
A.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的經濟效益不同
B.各全民所有制企業使用的生產資料數量存在差別
C.各全民所有制企業屬于不同所有者
D.各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
21.企業具有活力的關鍵在于它應( )
A.具有完善的經營機制
B.具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C.實行經濟核算制度
D.實行按勞分配制度
22.在我國貨幣流通中,向城鎮投放貨幣的主要渠道是( )
A.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學校、團體向職工支付工資
B.商業部門、企業收購農產品
C.國家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購買辦公用品
D.國家收購手工業品和廢舊物品
23.糧食價格與重要經濟作物價格的對比關系屬于( )
A.工農產品比價
B.工業品比價
C.農產品比價
D.季節差價
24.社會主義經濟中的積累率是指( )
A.消費基金與積累基金的比率
B.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的比率
C.積累基金與國民收入的比率
D.國民收入與積累基金的比率
25.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任務是( )
A.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B.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C.降低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
D.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26.轉變政府經濟職能的根本途徑是( )
A.減少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
B.加強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
C.實行政企分開
D.加強政府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管理
27.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 )
A.農業
B.工業
C.建筑業
D.第三產業
28.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是在( )
A.20世紀70年代
B.20世紀80年代
C.20世紀90年代
D.21世紀末
29.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是指( )
A.由農業向第三產業轉變
B.由城鄉二元經濟向一元的現代經濟轉變
C.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D.由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
30.我國經濟特區經濟發展的資金( )
A.以國內銀行貸款為主
B.以利用外資為主
C.以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為主
D.以證券市場籌資為主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