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貨代考試輔導:沿海船載貨物重量出現短缺糾紛處理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02-01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貨運代理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貨運代理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貨運代理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案 情
A托運人與B承運人簽訂散裝玉米的航次租船合同,約定裝貨港為大連港,卸貨港為黃埔港,散裝玉米2萬噸,運費每噸120元以及滯期費等條款,但沒有約定船載貨物的計量方式。A托運人在裝貨港使用港口提供的電子磅,對貨物進行計量,并由港口出具計量單證。該計量單證上載明的貨物重量與運單中載明的重量相同。在黃埔港卸貨時,收貨人也采用港口的電子磅對所卸的貨物進行計量,但其結果是較之運單上載明的重量短少了80噸。每噸玉米現價1 400元,80噸總計為112 000元。據此,收貨人立即通知了A托運人,A托運人采取了拒付合同中約定的應當在卸貨后立即支付的剩余運費40萬元。B承運人無奈,向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A托運人支付剩余的40萬元運費。
審 判
海事法院的判決是:因合同當中沒有約定具體的計量方法,那就意味著運輸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對船載貨物的數量漠不關心。又A因托運人沒有提供承運人有偷盜等其它行為造成貨物的短少,那么B承運人在卸貨港的實際交貨數量,也就是A托運人在簽訂運輸合同時所期許的數量。至于A托運人和收貨人在裝卸兩個港口的過磅行為,應當視為對貿易合同的履行,而非履行運輸合同的必要。據此,判決被告A托運人向原告B承運人支付運費40萬元和同期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利息。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
評 析
原告B承運人在訴狀的事實和理由中作了如下陳述:依據航次租船合同的約定,托運人應當在貨物卸空后立即支付剩余運費40萬元,A托運人以卸貨短少為由,拒付運費既無合同依據,也無法律依據,所以應當依約支付運費。被告A托運人答辯反訴說:裝港和卸港的過磅單可以證明貨物確實短少,因此B承運人應當對短少的貨物承擔責任,即短少80噸貨物的112 000元和貿易合同的違約金20萬元。
我國《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第六十四條規定:“散裝貨物按重量交接的,承運人與托運人應當約定貨物交接的計量方法;沒有約定的應當按船舶水尺數計量,不能按船舶水尺數計量的,運單中載明的貨物重量對承運人不構成其交接貨物重量的證據。”本案中,雙方簽訂的航次租船合同中沒有約定貨物的計量方法,所以A托運人用單方面的計量數據對抗B承運人,沒有合同依據。據此,運單中載明的貨物重量是不能作為承運人交付貨物重量的證據的。
不過,《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和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因《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的立法位階是部門規章,較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低了一個位階,能不能作為審理本案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適用也值得探討。也正因為如此,被靠曾在辯論中指出,即使《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為意思自治的產物,而應當視為格式條款。
但是,就雙方簽訂的航次租賃合同來說,無論在航次租船合同的左上角,還是在運單的右上角,均備注了這樣一句話:“承運人、實際承運人、托運人、收貨人的有關權利、義務,適用《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在合同中有了這樣的表述,筆者以為也就意味著《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已經作為合同的條款并入到運輸合同中,而不能簡單地用立法位階來衡量其法律效力。因為《合同法》第八條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并入到合同中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早已脫離了立法位階的束縛,而具有與最高權力機構制定的法律同等的效力。
總的來說,法院的最后判決基本符合法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