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咨詢考試《心理測驗學》筆記講義(1)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2-02-23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
孟子明確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與物理現象一樣,具有可測量的特征。
南朝人劉勰在《新論。專學篇》,他不僅觀察到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不易實現這種現象,而且認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用,這恐怕應該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測驗”了。
1925年格塞爾嬰兒發展量表的前導。
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七巧板”,在某些方面可以作為創造力測驗的一種方法。
科舉考試中的帖經和對偶,類似于現代西方言語測驗中常見的填字和類比。
中國古代心理測驗的思想,東方文化特點:首先,他們都是描述性的,沒有定量的標準;其次,心理測驗往往將心理特點(能力、人格、智力等)與道德觀念聯系起來。
7.科學心理測驗產生的原因。
⑴對智力落后者分類和訓練的早期關注。心理測驗產生的最初原因是對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療的需要。
1838年法國醫生埃斯科羅出版了兩卷本著作,第一次明確地對智力落后與精神病人作出了區分。
另一位法國醫生塞國恩的貢獻也特別重要,他是訓練智力落后者的先驅。
⑵馮特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的誕生是心理測驗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實驗室,許多早期試驗心理學家都在這里接受訓練。
實驗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還給心理測驗帶來了另一個副產品:嚴格的標準化程序。
8.英國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高爾頓是倡導測驗運動的主要人物。這雖然不是正式的心理測驗,但可視為心理測驗的開端。
高爾頓也是評定量表和問卷法應用的先驅,另一個重要貢獻是他還為心理測驗奠定了統計學基礎。
9.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1890年在《心理》雜志上發表了“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這是心理測驗第一次出現于心理學文獻中。
10.比內-西蒙量表在1905年發表,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心理測驗。
比內于1857年出生于法國尼斯,起初學習法律,繼而改學醫學,以后致力于心理測驗的研究。1904年法國教育部委派許多教育家、醫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組成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公立學校中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方法。
文章中他中介紹了一個包括30個項目的量表。這個量表很粗糙,尚不能準確地測量智商,但它在心理測驗史上極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心理測驗。
比內-西蒙量表在1905年發表,比內和西蒙親自主持過兩次修訂,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
測驗的結果用“智力水平”表示,但其通常翻譯和提法為“智力年齡”。
比內在191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