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醫郭子光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9-26

  郭子光,男,漢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51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郭子光:傷寒達人 奇癥克星

  ●他精研傷寒,創新理論學說,力倡“病證結合”,一生癡迷中醫,醉心治學。

  ●他是位傳統老中醫,6歲隨父誦讀湯頭歌訣,至今信手拈來、倒背如流。

  ●他是位現代老中醫,77歲熟練使用QQ、短信、網絡視頻,充滿生活樂趣、陽光氣息。

  大浪淘沙,中醫歷史上的河間、易水、丹溪、溫補等學派,其理法方藥已融會到臨床各科不復獨立存在。傷寒和溫病學派也成為當今兩大中醫學派,郭子光當屬傷寒達人。

  郭子光學問廣博,除在傷寒方面卓有成績、提出“病理反應層次”學說以外,還率先開掘中醫康復學科領域、提出創立“現代中醫康復醫學”的框架,指出“病證結合”論治的四種形式、治療慢性病的8個步驟。

  今年6月份在北京參加了國醫大師表彰會后,郭子光更忙了。他今年77歲,在30位國醫大師中,這個年齡屬于“年富力強”的。每周出診4次,還要帶學生、講課、參加各種活動,但他總是笑呵呵的,以忙為樂。7月的一天,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名醫堂,記者采訪了他。

  學術 廣博精深

  日本傷寒界,郭子光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源于他的一篇論文和一次公開辯論。

  在很多場合,郭子光都說過這樣的話:“學術上廣博而不精深者,有之;精深而不廣博者,未之聞也。”他認為一名有作為的中醫知識面決不能窄,中醫學術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著重發展。這一思想深受周恩來總理的影響,當年和周總理見面的每個細節,令他銘記一生。

  1972年,他研究慢性支氣管炎有成,和其他17名專家一起受到周恩來的接見。周總理說:“病毒是怎么產生的,西醫也說不清楚。但是中醫把一切都歸脾胃,也太籠統,中醫、西醫都要發展。”接著,周恩來背誦了一段長長的《黃帝內經》原文,郭子光為其學識淵博和人格魅力折服。自此,他把總理作為偶像,把廣博精深和做人謙遜作為座右銘。

  郭子光在學術上影響較大的著作,如《傷寒論湯證新編》、《日本漢方醫學精華》、《中醫各家學說》等,都是在廣泛閱讀和精深思考后編著而成。廣博使他的學術成就是多方面的,精深使他的理論探索富有創意。他在《傷寒論湯證新編》一書中,提出“病理反應層次”學說,是現代研究傷寒頻有影響的新說。該書出版時,海峽兩岸還處于阻隔階段,但臺灣一家書店將其多次出版,作為臺灣中國醫藥學院的教材。

  在郭子光的學術道路上,有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那是1979年《中醫雜志》首頁上發表的《傷寒論證治規律的探討》,共7頁,當時他還是一名助教。“這篇文章為我打開局面,開始小有名氣了。”重視仲景學說的日本,特意派人到成都考察郭子光的學問,邀請他去日本演講,之后香港、韓國紛紛請他去海外出診、定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郭子光學術的鼎盛時期,他集中發表大量論文,受邀在國內外四處講學。1986年,郭子光應日本東洋醫學會邀請,作“小柴胡湯證治”特別演講,演講結束后與藤平健、小川新等日本古方派著名學者進行了一場辯論,郭子光以睿智而富有說服力的發言征服了日方學者,并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本土中醫的“可望不可及”之處,使其大為折服。

  他先后4次去日本講學,每年組織中日臨床交流活動,郭子光的名字在日本傷寒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碩士研究生、成都中醫藥大學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劉淵說,幾年前在日本學習期間,但凡提到郭子光的名字,日本學者無不肅然起敬,謙恭之態令他大為驚訝。

  郭子光在傷寒研究方面的最大成就,是提出“病理反應層次”是六經方證的實質,他提出創立六經辨證論治新體系,把仲景學說的發展推向新階段。他認為六經病就是六個大的病理層次陰陽失調的反應。傷寒六經方證,是仲景在當時條件下,為尋找調節人體反應狀態的確定性,而總結出來的針對不同的病理反應層次進行調節的治療體系。

  他在臨床上力主“病證結合”診療,歸納出“病證結合”論治的四種形式,指出每種形式的特點、優點和適應范圍,包括分型論治、分期論治、方證相對論治、以基礎方加減論治四個方面,這樣既重視整體調治,也重視局部的病理損傷,促進中醫對許多疾病的病機與證候的認識更深入更具體。

  他開掘中醫康復學術領域,提出“現代中醫康復醫學”基本框架。以前中醫古籍有關中醫康復的內容散見于各科著述中,郭子光把零零碎碎的經驗、認識,提高到學科體系的高度,進行系統化整理、研究。他對康復理論與方法的原理與具體運用作了具體闡述。駁斥了“中醫無康復”之說,不同意把康復與養生混為一談,認為只有把治療措施提到康復意義的高度來要求,才能充分開掘中醫學的潛在內涵。

  此外,郭子光在諸多領域有所創新。比如提出“攻邪已病”治癌癥的學術思想,肝主疏泄治血液病,比如在《肺結核病》一書中提出“三因鼎立”學說,形成發病公式:原因+誘因+素因→疾病,被認為是對中醫病因發病學的創新。

  臨床 善治奇癥

  “給病人醫好了病,心中是個享受。這種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錢還滿足。”

  如果有來生,郭子光說自己還會選擇做醫生。對他而言,治愈病人的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錢還滿足,他常說,“病人一高興,我也感到高興。”他擅長治療內科疾病,尤其對冠心病心絞痛、難治性血小板減少癥、慢性腎炎蛋白尿、某些癌癥等疑難病癥療效卓著,在病人和同行中聲望很高。

  每周他在成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名醫堂、老中醫門診部坐診4次。由于患者過多,必須當日掛號,早晨8點開號,不到3分鐘25個號就被一搶而空。不想讓病人白跑一趟,再加五六個號已成了慣例。

  他印象最深的病例是上世紀70年代治愈的第一例乙腦病人。當時郭子光在城關醫院主管病房,來了位7歲的小病人,體溫41℃,抽風不止。當務之急是趕快讓病人醒來,給病人服用了安宮牛黃丸,但還需要麝香和竹瀝水,藥房里沒有。幸好有位少數民族的進修生,把身邊帶著的好麝香捐獻出來。隨后郭子光讓人砍斷幾根竹子,用火燒,流出大杯大杯的竹瀝水,再把麝香兌進去。4小時后娃娃的體溫下降,很快蘇醒。過幾天小病人系著鮮艷的紅領巾,孩子的爸爸捧著特大的寫著“偉大的中醫藥”的錦旗一起來道謝。

  1998年,一位43歲的公司經理腹內腸鳴,從瀝瀝有聲到整天無休止地“咕咚”響,四處醫治無效。來就診時,一米開外“咕咚、咕咚”的腸鳴聲清晰可聞。郭子光診其為“肝之疏泄太過,內動肝風,擾動腸系,肝失藏血挾瘀滯。”遂投從肝治之,腸鳴即消,不再復發。

  前不久,有一位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60多歲女病人,郭子光認為她屬于腎精虧虛,給病人開了鹿茸、人參等藥,3個月后,病人恢復得很快,血小板上升,腿和耳朵的癥狀改善很快,全家人送來一大包禮物表示感謝。郭子光說:“請你一定成全我,保持我的醫名。”從醫將近60年,他無數次拒絕了患者的紅包和禮物。每有貧苦的病人,他反倒送錢給他們買藥。

  經過多年探索,郭子光總結出自己臨床治療的8個步驟要領:凡有外感先治感,氣機不疏先治郁,運化失司先理脾,平調陰陽治原病,整體局部善處理,無證可辨亦須辨,治標藥物逐步減,西醫診斷作參考。徒弟們按照這個步驟操作,少有疏漏。

  成才 天道酬勤

  沒擔任過任何行政職務,沒有耀眼的家世、過人的天分。就憑著勤奮和執著,郭子光為眾多中醫學子樹立一個成功的范式。

  在巴蜀地區,郭子光有“多產作家”的美譽,發表醫學論文130余篇,主編醫學專著11種。然而可貴的是,無論出名前后,他的文章“從不假人手”,決不掛名。200多萬字的《現代中醫治療學》,是郭子光在70多歲的年齡,逐字逐句親自修改、補充完成的。一個人能有這么多精力嗎?郭子光笑答:“人的一生是很長的。”

  郭子光的身上,可以發現成就來自于聰慧和熱愛,但更重要的還是勤奮。他把中學老師的臨別贈言“為學如逆水行舟,不可一篙放緩”作為一生的信條。早在成都中醫學院讀書期間,郭子光就開始在學術雜志上發表文章,第一篇文章就做了個大題目——《中醫長壽學術之探討》,“這個文章,今天讀起來還很新鮮。”

  從醫幾十年,他始終保持一個習慣:白天應診,晚上一定要翻閱中醫書籍,弄清當日所見疑難,對典型病案必作詳細記錄,有所發現就動筆記述,日積月累,發表大量論著。以至于現在,他的徒弟有時會苦惱無題目可寫,因為該總結的,老師早已親自寫完了。

  勤記卡片是郭子光的治學秘訣,上萬張卡片在他家中的書柜,按類別整齊存放著。多年來,讀書中每遇到有啟發的內容,他就摘錄下來制成卡片,這為他編寫大量著作打下扎實的基礎。他常對學生講:“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只有摘錄下來的東西才可靠。”

  郭子光是個愛琢磨的人。小時候,他常常躺在地上望著天:天有邊沒有?有邊的話,天外面又是什么?物質是怎么來的?最源頭是什么?長大后學習中醫,他對《傷寒論》深感好奇。一本書不過2萬多字,總結了那么多行之有效的臨床經驗,有上百位歷代注家研究它,其中的奧妙到底在哪里?探索的興趣引領他有所發現,《傷寒論》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與仲景采取“寓理于事,因事明理”的總結方法有關。

  他常說中醫的學習要從培養興趣開始,應從小普及中醫文化。走上中醫這條路,對郭子光來說,幾乎是命中注定的。他的父親是當地名醫,印象中,當時自家醫館里,常用藥物如柴胡、銀花等每日要用上一大籮,不少危重病人在父親的調治下常應手而愈。幼年父親即開始教以誦讀《傷寒歌括》、《溫病百言》、《醫學三字經》等書。郭子光7歲時,父親積勞成疾,不幸早逝,但他小小心靈早已立下的岐黃之志,更加堅定不移。

  隨后他師從舅父廖濟安習醫。舅父也是郭子光父親的徒弟,擅長經方,治“暴證”尤過其師。他精心培養外甥,先讓他專門攻讀私塾,學習《論語》《中庸》《詩經》一年有余,然后開始教醫。跟舅父臨床習醫的3年,是郭子光進步最大的3年。出師后,19歲的他在鎮上獨立開診,很快小有名氣。

  為謀求深造,1956年郭子光考入成都中醫學院,四年后因成績優異而提前畢業留校任教。在這里,他開始了奮斗終身的事業,并收獲了愛情。愛人馮顯遜也是該校的婦科專家,倆人興趣相投,白天遇到的疑難雜癥,晚上回家再相互探討,總有說不完的話。

  育人 愛徒如子

  郭子光子女沒有繼承中醫,他深以為憾,于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郭子光強調學生背經典是出了名的。他說,古代的經典著作代表了中醫的寶貴經驗,多背一個處方就是多掌握一個看病的手段。采訪中,他能隨口背出很多大段的中醫經典。他的背誦方法是從頭到尾連著讀十遍。“再長的古文,讀一遍拿個紙條揉一個紙團,攢成十個紙團就都記住了。”

  一次,一位研究生跟著郭子光坐診。查看病情后,郭子光說出《內經》上的一句話,結果這位研究生寫不出來。“這怎么能行呢?”研究生遭到郭子光的批評。

  他對學生的要求一向嚴格,必須能講、能醫、能寫。曾有位學生是福建一所醫院的內分泌科主任,當時字寫得不夠好,郭子光就要求他一天練一篇毛筆字。他果真照著做,“教研室的報紙都讓他寫完了,”字也有了很大提高。

  郭子光講課屬于“睿智型”,語言風趣、清新,學生們評價“聽郭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他在講課中注意使用新詞匯,常告誡其他老師,“須知庸俗的或習慣的口語容易沖淡嚴肅的學術氛圍,而單調、重復的語言,則易使人神情抑制而困倦。”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楊俐說,“郭老了解很多現代詞匯,比如暗物質、黑箱理論。”

  子女沒能繼承父業,郭子光深以為憾,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和學生們走在路上,他是一定要互相牽著手的。雖然課堂偶爾要批評學生,但他對學生們關愛有加。有次晨練看到一位貧困女生靠給同學送牛奶賺1毛錢,他聯系到該班班主任,匿名向年級10名貧困學生每人提供500元錢,在信封上寫道:成功永遠屬于那些艱苦奮斗的人——贈給中醫“明日之星”。一次,郭子光在學校校報上看到一位學生寫自己父親的艱辛,頗為感動。隨后找到校報編輯,讓他轉交200元錢給這位作者。

  郭子光的生活豐富多彩,性情開朗。閑時喜歡和老伴一起切磋書法、欣賞京劇,兩人還愛讀武俠小說,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前不久他還做紅娘,幫女白領相親,陪著見面。郭子光從不排斥現代通訊工具,樂于學習,他可以自己上網用QQ聊天,利用網絡視頻給患者診病,熟練地收發手機短信,來電鈴聲竟是周杰倫的“千里之外”。

  他是充滿愛心的,是勤奮和智慧的,他為所有的中醫院校學子提供一種勤學奮進的成功范式。77歲的郭子光精力充沛,滿懷憧憬,他說中醫未來會更好,會有更多的大師。

  郭子光小傳

  1932年12月,生于重慶市榮昌縣郭氏中醫世家。

  1947年-1951年,親仁中學肄業后讀私塾1年,后師從舅父廖濟安習醫3年。

  1952年-1955年,懸壺鄉里,后任縣城關醫院主任。1953年,西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中醫進修學校專修班進修1年。

  1956年,成都中醫學院(現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系本科。

  1960年,畢業后留校任教,從事中醫內科、傷寒、各家學說、養生康復等課程的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

  2002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夫妇交换乱叫 |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 一本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