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熱的常見中醫護理法

來源: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09-26

如果把一個高熱的病人比作一壺正在燒開的水,“退熱”就是要使這壺水冷卻下來,應該有幾種辦法呢?

至少有3種:首先,要把爐火關掉,以減少產熱,這叫“釜底抽薪”;其次,應把壺蓋打開,或將開水攪拌,以增加散熱,所謂“揚湯止沸”;再次,可往開水中兌入冷水,甚至冰塊,所謂“熱者寒之”。其實,這三種方法在中醫的退熱治療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來具體講講這三種退熱方法的應用。

釜底抽薪法

相當于中醫“通腑泄熱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主要適用于高熱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現高熱汗出,大便不通,腹脹、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亂語,舌苔黃糙起刺,脈滑有力時。此猶如鍋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則火熄熱退。故常用大黃、芒硝等藥,或將其配入清熱方劑中,以通利大便,瀉下熱結,使邪熱從下而去,可達到去火退熱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護陰液,猶如防止火太旺而將水燒干,限制體溫上升,這也有利于退熱。

揚湯止沸法

相當于中醫“疏散退熱法”,即用藥性辛散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它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發汗退熱法,適用于表證發熱的病人,常見發熱與惡寒怕冷同時并見,無汗或有汗不暢,這是由于體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發熱,因受邪性質的不同和病人體質的差異,又可分為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兩大類。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前者惡寒明顯,一般無汗,且兼有頭痛,肢體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脈浮緊等;后者發熱明顯,一般有汗,且兼有頭痛,口渴,咽喉腫痛,脈浮數等。發汗退熱法宜根據寒熱之異來選取不同的藥物,如風寒表證常用辛溫發汗藥,如麻黃、桂枝、羌活等;風熱表證常用辛涼發汗藥,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過發汗散邪,使邪熱外達,發熱隨之減輕,從而達到退熱之效,符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所說的“體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則,發汗法對無汗高熱者尤其有效。二是升散退熱法,適用于內有郁熱的病人,因邪熱內郁于里,常表現為發熱,胸膈煩熱,口干唇裂,面色紅赤,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等,可于清熱方劑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強疏散清熱之功,此符合《黃帝內經》所說的“火郁發之”的治則。但應注意的是,發汗退熱法雖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熱作用,但過汗能損傷津液,故對體虛病人應當慎用。

熱者寒之法

也是中醫最常用的退熱法之一,即用藥性寒涼(甘寒或苦寒)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主要適用于發熱而不惡寒的病人。如見高熱不退,汗出較多,口渴喜喝冷飲,脈象洪大而數時,為熱盛津傷證,此時不能用發汗退熱法,宜用甘寒退熱法,如石膏、生地、麥冬等;如見高熱煩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熱,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熱毒熾盛證,當用苦寒清熱法,如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由于本類藥物性多寒涼,易傷脾胃,故應注意適可而止。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皆宜于實熱證,不宜于虛熱證;在臨床上可以單獨應用,如能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應用則退熱效果會更好。另外,病人高熱大汗時,中醫并不主張用冰袋等冷敷法,以免影響出汗,反不利于退熱。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 亚洲欧洲国产1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女同国产一区二区 | 三级国产精品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