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基礎輔導:捶振類手法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3-12-31
捶振類手法是以拍擊的方式作用于機體,或使機體產生振動感應的一類手法。常用的捶振法有拍、擊、叩、劈啄、振、搗、抖等手法。
1、拍法:
術者手握空拳,以虛掌有節奏地拍打治療部位。如用掌根或拳背部擊打治療部位,稱為“擊法”;用桑枝棒進行擊打,又稱“棒擊法”;用空拳有節奏地擊打治療部位,稱“捶法”(叩法);用手掌尺側部擊打,又稱“劈法”;用合攏的五指指端敲擊治療部位,稱為“啄法”;用屈曲的食指或中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背面進行叩擊,稱為“搗法”。這些手法適用于肩背及四肢部。
2、振法:
又稱“顫法”、“振顫法”,用指端或手掌置于治療部位上,使手臂發出的震顫波傳遞到機體。指振法,常用于頭面及胸腹。掌振法主要用于胸腹。也可用一手手掌按在治療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有節奏地叩擊按在治療部位上的手背,使其局部深層有振動感覺,稱之為“振動法”,常用于胸背部。
3、抖法:
術者用手握住患肢的遠端,用力作上下抖動,使患者肢體呈波浪式抖動,有放松肌肉和關節等作用。
以上是小編輯整理的中醫理論針灸學輔導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