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針灸學歷年考情分析(23)

來源:中華考試網 發布時間:2014-04-22

  第二十三單元 毫針刺法

  考情分析

 
中醫執業
A1
A2
B1
中醫執業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點
針刺準備
2
0
0
針刺準備
0
0
0
進針方法
3
0
0
進針方法
0
0
0
針刺角度和深度
0
0
0
針刺角度
1
0
0
行針手法
2
0
0
行針與得氣
0
0
0
得氣
0
0
0
——
 
 
 
針刺補瀉
5
0
0
針刺補瀉
1
0
0
針刺異常情況的表現、處理和預防
0
0
0
針刺異常情況與注意事項
0
1
0
針刺注意事項
0
0
0
——
 
 
 

  知識要點

  針刺前的準備

  1.選擇體位

  1)仰臥位適于取頭、面、胸、腹部腧穴,以及上、下肢部分腧穴。

  2)側臥位適于取身體側面少陽經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3)伏臥位適于取頭、項、脊背、腰部腧穴,以及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

  2.消毒

  1)針刺前必須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針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醫者手指的消毒。

  2)針具消毒高壓蒸汽消毒,煮沸消毒,藥物消毒。

  3)腧穴部位和醫者手指的消毒在病人需要針刺的腧穴部位消毒時,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即可。

  進針方法

  1.指切進針法 此法適宜于短針的進針。

  2.夾持進針法 此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

  3.舒張進針法 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進針法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

  針刺的角度

  1)直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適用于人體大部分腧穴。

  2)斜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角左右傾斜刺入。此法適用于肌肉較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橫刺、沿皮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適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頭部的腧穴等。

  行針方法

  1.基本手法

  (1)提插法:是將針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針在穴內進行上、下進退的操作方法。使針從淺層向下刺入深層為插;由深層向上退到淺層為提。

  (2)捻轉法:是將針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示二指持住針柄,進行一前一后的來回旋轉捻動的操作方法。

  2.輔助手法 震顫法、彈針法、刮柄法。

  得氣

  指毫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使針刺部位獲得經氣感應。醫者會感到針下有徐和(或)沉緊的感覺;同時病人也會在針下出現相應的酸、麻、脹、重等甚或沿著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擴散傳導的感覺。得氣與否以及氣至的遲速,不僅直接關系針刺治療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窺測疾病的預后。

  針刺補瀉

  1.捻轉補瀉 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執業2001/2003)。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2.提插補瀉 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先深后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3.疾徐補瀉 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

  4.迎隨補瀉 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人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5.呼吸補瀉 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法。

  6.開闔補瀉 出針后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7.平補平瀉 進針得氣后均勻地提插、捻轉后即可出針。

  針刺異常情況的表現、處理方法及預防

  1.暈針

  (1)表現:病人突然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冷,血壓下降,脈象沉細,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微細欲絕。

  (2)處理: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助理2006)。使病人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仰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髎、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或采用急救措施。

  (3)預防:對于暈針應注重于預防。如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虛弱者,應先做好解釋,消除對針刺的顧慮,同時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最好采用臥位,選穴宜少,手法要輕。若饑餓、疲勞、大渴時,應令進食、休息、飲水后再予針刺。

  2.滯針

  (1)表現:針在體內,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若勉強捻轉,提插時,則病人痛不可忍。

  (2)處理:若病人精神緊張,局部肌肉過度收縮時,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用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的緊張。若行針不當,或單向捻針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

  (3)預防:對精神緊張者,應先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病人不必要的顧慮。注意行針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單向捻轉,若用搓法時,應注意與提插法的配合,則可避免肌纖維纏繞針身而防止滯針的發生。

  3.血腫

  (1)表現:出針后,針刺部位腫脹疼痛,繼則皮膚呈現青紫色。

  (2)處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塊青紫時,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腫脹疼痛較劇,青紫面積大而且影響到活動功能時,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3)預防:仔細檢查針具,熟悉人體解剖部位,避開血管針刺,出針時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壓迫針孔。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新福利92 | 五月天偷拍视频久久 | 一本大道香久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第一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热re6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