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期貨市場面臨三大機會
來源:發布時間:2009-01-16
受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傳導的影響,市場人士普遍對2009年的經濟形勢抱不樂觀的態度。在此背景下,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中國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會有怎樣的機會?期貨公司分類監管將成為今年中國期貨界的一件大事,期貨公司又應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機”與“危”呢?近日,記者就以上問題采訪了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
“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形成了較大沖擊,整體而言我對經濟形勢并不樂觀,期貨行業肯定也會受到影響,但期貨業也有其獨特性。我認為,2009年期貨市場面臨三大機會。”
首先是商品期貨擴容為行業帶來機會。馬文勝指出,去年12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金融30條”),在他看來涉及期貨的內容比以往提得更為積極,國家高層人士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功能認識層次得到極大提升。他認為,明確提出要“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盡快推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鋼材、稻谷等商品期貨新品種”,是商品期貨發展的良機。“從以前上市的19個品種看,正是因為有了更多的期貨品種,期貨市場功能才得以發揮出來,可以說品種上市是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重要渠道。相信期貨交易所會把握住機會,2009年上市更多的期貨品種值得期待,此舉必將極大促進期貨業的發展。”
其次是期貨公司的機會。馬文勝表示,從去年12月廣州監管會議的提法中可以看到期貨公司發展的三大機會,
一是圍繞中介業務期貨公司仍大有可為。會議要求期貨公司準確把握中介服務的基本定位,把經紀業務的功能提升到“為產業經濟服務”的高度。事實上,從去年期貨業的整體情況看,期貨公司若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經紀業務仍大有可為。馬文勝拿自己所任職的新湖期貨為例指出,盡管新湖期貨目前仍是一家小公司,但60%的客戶資產增量來自于法人客戶。“現有的19個品種涉及到17個產業,現有期貨公司163家,平均分配在每個產業鏈上的期貨公司不到10家,而每個產業擁有上千億、上萬億的產能,我認為即使不推股指期貨,期貨經紀業務仍大有可為。”
二是在多年的監管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要“發展期貨公司”。這是期貨市場法律法規基本健全、監管體制和制度以及監管方法和理念基本到位的結果。尤其是去年10月后的極端行情,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監管層要“發展期貨公司”理念的形成。馬文勝認為,“發展期貨公司”的提出,是2009年及以后幾年期貨公司“以中介服務為基礎,支持期貨公司做強做大”的一大機會。“政策引導決定期貨公司發展方向,期貨公司的經營可能會進入另一個新階段,即由現有的同質化競爭轉向圍繞中介服務的一系列創新業務的競爭,如在產品、營銷、服務、技術、研發、管理、組織架構、風險控制等諸多方面的創新。“當一部分期貨公司跨入創新行列,目前比較難解決的居間人問題、手續費惡性競爭問題,可能會在中介服務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得以緩解,期貨業由此步入有序健康發展階段。”馬文勝進一步表示,實際上2008年有些期貨公司在圍繞中介服務上已經有所創新與作為,相比手續費傭金客戶更加看重期貨公司的綜合素質,對公司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度。“對期貨公司而言,創新的機會來自于在任何創新點上體現期貨公司的專業性,真正擺脫惡性競爭。”
三是在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出期貨公司監管要“從早抓,從小抓”。期貨公司分類監管是今年期貨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期貨公司在本輪分類監管中,除提高其專業化和為客戶服務的能力外,公司能否有好的發展的基礎在于在各方面是否規范。不僅體現在業務環節要規范,而且在法人治理結構、營業部運作和人員管理等各個環節也要規范。在規范基礎上,再有不斷創新,這樣期貨公司才能在創新中取勝。
最后是投資者的機會。馬文勝表示,他們通過對國外歷次經濟危機的研究估計,本輪危機在一兩年內并不會消除,資產類價格可能會處在不斷下降的過程中,而且在危機中會一直保持低迷。盡管如此,由于全球普遍采取刺激消費和超低利率政策,可能消費類價格的波動會有所加大,很多消費產品都有期貨市場,如糧食、黃金等,這將進一步刺激期貨市場保值功能的發揮。除產業資本外,他同時還認為金融資本也將進入期貨市場,主要原因在于本輪金融危機已經引起了金融企業對具有做空機制的期貨市場的高度關注,“通過做空機制保護資產”是他們在危機中較好的選擇。
在馬文勝看來,今年期貨市場出現的一些新特點將為投資者帶來眾多的交易機會。他指出,2009年中國期貨市場將會出現一個新特點,那就是市場持倉規模會在不同品種間加快轉移,波幅大或短期內受供求關系影響大的品種,持倉規模會出現短期的集中與上升。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資金在農產品、工業品、白糖等期貨品種間不斷快速轉移的現象已經顯現。
那么,這樣一個市場運行特點給期貨公司又會帶來什么樣的課題呢?馬文勝認為,對期貨交易所尤其是期貨公司在風險控制上提出了新要求。過去,期貨公司可能只要熟悉金屬或農產品等某類品種,基本上就能做好整體的風險控制,今年由于不同品種呈現出不同的風險特點,除要較好把握不斷變化的熱點外,還要求期貨公司在各個品種上全面了解其風險特點,用更科學的方法進行風險控制。他比較擔心,去年10月暴跌行情后,很多期貨公司已經過多依賴提高保證金這種簡單的風險控制手段,在新的市場特點下,他認為不是光靠提高保證金就可以解決問題,期貨公司在風險控制手段上要提高要求。
“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形成了較大沖擊,整體而言我對經濟形勢并不樂觀,期貨行業肯定也會受到影響,但期貨業也有其獨特性。我認為,2009年期貨市場面臨三大機會。”
首先是商品期貨擴容為行業帶來機會。馬文勝指出,去年12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金融30條”),在他看來涉及期貨的內容比以往提得更為積極,國家高層人士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功能認識層次得到極大提升。他認為,明確提出要“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盡快推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鋼材、稻谷等商品期貨新品種”,是商品期貨發展的良機。“從以前上市的19個品種看,正是因為有了更多的期貨品種,期貨市場功能才得以發揮出來,可以說品種上市是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重要渠道。相信期貨交易所會把握住機會,2009年上市更多的期貨品種值得期待,此舉必將極大促進期貨業的發展。”
其次是期貨公司的機會。馬文勝表示,從去年12月廣州監管會議的提法中可以看到期貨公司發展的三大機會,
一是圍繞中介業務期貨公司仍大有可為。會議要求期貨公司準確把握中介服務的基本定位,把經紀業務的功能提升到“為產業經濟服務”的高度。事實上,從去年期貨業的整體情況看,期貨公司若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經紀業務仍大有可為。馬文勝拿自己所任職的新湖期貨為例指出,盡管新湖期貨目前仍是一家小公司,但60%的客戶資產增量來自于法人客戶。“現有的19個品種涉及到17個產業,現有期貨公司163家,平均分配在每個產業鏈上的期貨公司不到10家,而每個產業擁有上千億、上萬億的產能,我認為即使不推股指期貨,期貨經紀業務仍大有可為。”
二是在多年的監管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要“發展期貨公司”。這是期貨市場法律法規基本健全、監管體制和制度以及監管方法和理念基本到位的結果。尤其是去年10月后的極端行情,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監管層要“發展期貨公司”理念的形成。馬文勝認為,“發展期貨公司”的提出,是2009年及以后幾年期貨公司“以中介服務為基礎,支持期貨公司做強做大”的一大機會。“政策引導決定期貨公司發展方向,期貨公司的經營可能會進入另一個新階段,即由現有的同質化競爭轉向圍繞中介服務的一系列創新業務的競爭,如在產品、營銷、服務、技術、研發、管理、組織架構、風險控制等諸多方面的創新。“當一部分期貨公司跨入創新行列,目前比較難解決的居間人問題、手續費惡性競爭問題,可能會在中介服務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得以緩解,期貨業由此步入有序健康發展階段。”馬文勝進一步表示,實際上2008年有些期貨公司在圍繞中介服務上已經有所創新與作為,相比手續費傭金客戶更加看重期貨公司的綜合素質,對公司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度。“對期貨公司而言,創新的機會來自于在任何創新點上體現期貨公司的專業性,真正擺脫惡性競爭。”
三是在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出期貨公司監管要“從早抓,從小抓”。期貨公司分類監管是今年期貨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期貨公司在本輪分類監管中,除提高其專業化和為客戶服務的能力外,公司能否有好的發展的基礎在于在各方面是否規范。不僅體現在業務環節要規范,而且在法人治理結構、營業部運作和人員管理等各個環節也要規范。在規范基礎上,再有不斷創新,這樣期貨公司才能在創新中取勝。
最后是投資者的機會。馬文勝表示,他們通過對國外歷次經濟危機的研究估計,本輪危機在一兩年內并不會消除,資產類價格可能會處在不斷下降的過程中,而且在危機中會一直保持低迷。盡管如此,由于全球普遍采取刺激消費和超低利率政策,可能消費類價格的波動會有所加大,很多消費產品都有期貨市場,如糧食、黃金等,這將進一步刺激期貨市場保值功能的發揮。除產業資本外,他同時還認為金融資本也將進入期貨市場,主要原因在于本輪金融危機已經引起了金融企業對具有做空機制的期貨市場的高度關注,“通過做空機制保護資產”是他們在危機中較好的選擇。
在馬文勝看來,今年期貨市場出現的一些新特點將為投資者帶來眾多的交易機會。他指出,2009年中國期貨市場將會出現一個新特點,那就是市場持倉規模會在不同品種間加快轉移,波幅大或短期內受供求關系影響大的品種,持倉規模會出現短期的集中與上升。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資金在農產品、工業品、白糖等期貨品種間不斷快速轉移的現象已經顯現。
那么,這樣一個市場運行特點給期貨公司又會帶來什么樣的課題呢?馬文勝認為,對期貨交易所尤其是期貨公司在風險控制上提出了新要求。過去,期貨公司可能只要熟悉金屬或農產品等某類品種,基本上就能做好整體的風險控制,今年由于不同品種呈現出不同的風險特點,除要較好把握不斷變化的熱點外,還要求期貨公司在各個品種上全面了解其風險特點,用更科學的方法進行風險控制。他比較擔心,去年10月暴跌行情后,很多期貨公司已經過多依賴提高保證金這種簡單的風險控制手段,在新的市場特點下,他認為不是光靠提高保證金就可以解決問題,期貨公司在風險控制手段上要提高要求。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