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一級建造師考試--礦業工程管理與實務真題答案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8-31
二、多項選擇題(共10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
三、案例分析題(共5題,(一)、(二)、(三)題各20分,(四)、(五)題各30分)
(一)
1.(本小題2分)
一級基坑(1分);根據規程,與鄰近建筑物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列為一級基坑(1分)。
2.(本小題4分)
宜采用井點降水方式(2分);最小降水深度應將水降至基坑底以下0.5m,即地表以下5.5m以下(2分)。
3.(本小題6分)
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建設單位更改了支護設計(2分)。
主要因素有:
(1)邊坡過陡,使土體的穩定性不夠(1分);
(2)水對基坑穩定性的影響(1分);
(3)基坑上邊邊緣附近超載(1分);
(4)支護措施不當(1分)。
4.(本小題5分)
(1)違反在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或構筑物時,應有專門的防止發生下沉和變形措施的規定(1分);
(2)違反基坑周邊1m范圍內不得堆載,不得超載堆荷規定(1分);
(3)違反基坑施工應有必要的變形監測的規定(2分);
(4)違反安全生產規定: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應立即采取搶險措施(1分)。
5.(本小題3分)
可對第一次坍塌事故進行索賠,不可對第二次坍塌事故進行索賠。因第一次事故由業主改變設計造成;第二次坍塌是與施工方未及時處理并防止事故擴大有關(2分);索賠證據為建設單位的支護設計方案的變更指令(1分)。
(二)
1.(本小題2分)
存在的問題:現場考察與投標預備會的程序不正確(1分):
正確程序:現場考察后參加投標預備會(1分)。
2.(本小題4分)
事件(1)所存在的問題:沒有正規的材料進場驗收制度(施工第二月才首次組織檢驗)(1分);監理人員未參加對進場材料的聯合驗收(1分)。
正確做法:施工單位應建立工程材料進場聯合驗收制度(1分);進場材料應組
織材料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監理人員共同進行聯合驗收(1分)。
3.(本小題3分)
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開始澆注混凝土不妥(1分)。因為鋼筋工程是隱蔽工程(1
分),隱蔽工程應經過監理工程師合格認定后方能進行下一道工序(1分)。
4.(本小題6分)
按不合格次數的多少重新排序,并計算頻率及累計頻率,如表所示(4分,其中排序正確2分,頻率正確1分,累計頻率正確1分)
因素 | 不合格次數 | 頻率(%) | 累計頻率(%) |
鋼筋綁扎 | 15 | 30 | 30 |
外觀質量 | 12 | 24 | 54 |
斷面規格 | 10 | 20 | 74 |
井壁厚度 | 7 | 14 | 88 |
混凝土強度 | 6 | 12 | 100 |
次要因素:井壁厚度
一般因素:混凝土強度(以上三項,有一項正確為1分,最多為2分)
5.(本小題5分)
問題(1)程序不對,施工單位應先組織預驗(1分);(2)框圖中施工單位組織竣工驗收不正確(1分)。
合理程序(3)
(三)
1.(本小題4分)混凝土噴層開裂的原因是:
①圍巖壓力大,煤層自身強度低(2分):
②混凝土噴層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2分)。
2.(本小題7分)
該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①沒有按技術措施進行操作(2分);
②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安全管理不嚴(2分)。
具體表現為:①施工隊隨意修改支護參數(1分);
②支架未落實底,不符合規定(1分):
③施工質量管理不到位(1分)。
3.(本小題3分)
該事故的責任應由:①施工技術負責人承擔(1分);
②棚式支架安裝人員承擔(1分);
③質檢人員和監理人員承擔(1分)。
4.(本小題6分,程序不正確,扣2分)
程序為:①迅速搶救傷員,保護事故現場(1分);
②組織調查組(1分);
③進行現場勘察(1分):
④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1分);
⑤寫出事故調查報告(1分);
⑥事故的審理和結案(1分)。
(四)
1.(本小題4分)
聯合體1投標為廢標的原因是:監理單位參加聯合體(2分);同一施工單位同時參加兩個聯合體(1分)。
聯合體2投標為廢標的原因:同一施工單位同時參加兩個聯合體(1分)。
2.(共7分,每答對一項1分)
3.(本小題4分)
(1)分包方承擔主要責任(1分),總包方承擔連帶責任(2分)。
(2)經濟損失由分包方承擔(1分)。
4.(本小題8分)
隱蔽工程須經總包方施工工程師及監理人員驗收合格后方能隱蔽(2分);施工分包方應在隱蔽工程驗收前24小時通知總包方及監理人員(2分),并按隱蔽工程驗收的有關要求填報隱蔽工程技術數據及繪制簡圖(2分);驗收合格后由總包方施工工程師及監理人員當即鑒署驗收報告并留存記錄(2分)。
5.(本小題3分)
分包方編寫的項目實施計劃未經總包方審查批準而直接實施(3分)。
6.(本小題4分)
恰當(2分)。理由:總承包方對工程質量承擔連帶責任(1分);總承包方對建設單位負責(1分)。
(五)
1.(本小題6分)
(1)裝載硐室改在以后施工,主井與副井到底后分別施工短路貫通工程,準備臨時改絞(2分)。
(2)改變了裝載硐室的施工條件,增加了裝載硐室的施工難度(2分)。
(3)改變裝載硐室與主井同時施工的方案,裝載硐室安排在副井永久罐籠投入使用后施工,使裝載硐室工程不在主要矛盾線上(2分)。
2.(本小題4分)
(1)設計巷道斷面大,二、三期巷道的出矸量必然大,且井筒深,按原計劃改絞可以保證二期工程提升要求(2分)。
(2)改變裝載硐室施工順序,仍可以保證總工期不受影響(2分)。
3.(本小題4分)
(1)增加主井臨時雙向馬頭門(2分;若單向馬頭門,為1分);增加主井與主要運輸大巷聯接的繞道(1分)。
(2)示意圖如下(1分):
4.(本小題8分)
(1)工程措施費(2分):
(2)由業主(建設單位)解決(2分);
(3)增加排水費用(1分);
增加壁后注漿費用(1分):
由于裝載硐施工方案改變所增加的費用(2分)。
5.(本小題8分)
(1)運輸系統的變換(2分)
井筒改絞前仍用吊桶提升;臨時改絞形成后,用罐籠提升。
(2)通風系統的調整(2分)
主、副井貫通前,利用原各自系統;
貫通后,扇風機移至井底車場適當位置安裝,一個井筒進風,一個井筒回風。
(3)排水系統調整(2分)
主井與副井貫通前利用各自鑿井排水系統;
臨時改絞完成后,井底增設臨時泵房和水倉(或利用已有形成巷道或井底水窩)。
(4)供電系統調整(2分)
井下永久供電系統未形成前,井底增設臨時配電點,電纜由主井敷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