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級建造師《鐵路工程》模擬試題答案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9-13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硬化混凝土的干縮與徐變主要受水泥的品種與水泥用量的影響
2.答案:B
常用建筑鋼材主要有:
熱軋圓盤條:常用的熱軋圓盤條主要有Q215、Q235兩種牌號。
熱軋光圓鋼筋:常用的熱軋光圓鋼筋級別為Ⅰ級,強度等級代號為Q215。
熱軋帶肋鋼筋:常用的熱軋帶肋鋼筋級別為Ⅱ級,牌號主要有HRB335、HRB400、HRB500三種
余熱處理鋼筋:常用的余熱處理鋼筋級別為Ⅲ級,強度等級代號為KL400。
鋼絞線:用于預應力混凝土,按極限強度主要有1570MPA和1860MPA兩種。
預應力鋼絲:分為光面鋼絲、刻痕鋼絲和螺旋肋鋼絲等。
3.答案:B
開挖方式:(1)全斷面開挖:適用于平緩山地或平地下切的短而淺的一般土石路塹。(2)橫向臺階開挖:適用于橫坡不大于1﹕10的情況下的一般土石路塹施工。(3)逐層順坡開挖:適用于土質路塹,用鏟運推土機械施工。(4)縱向臺階開挖:適用于土、石質傍山路塹。
4.答案:D
重力式擋土墻適用于一般地區、浸水地區和地震地區的路堤和路塹。
短卸荷板式擋土墻適用于地基強度較大,墻高大于6m、小于等于12m的擋土墻。
懸臂式擋土墻和扶壁式擋土墻適用于石料缺乏、地基承載力較低的路堤地段。
錨桿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巖質路塹地段。
錨定板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墻高不大于10m的路塹或路堤墻。
加筋土擋土墻可在一般地區用作路堤墻。
土釘墻可用于一般地區土質及破碎軟弱巖質路塹地段,在地下水較發育或邊坡土質松散時,不宜采用土釘墻。
抗滑樁可用于穩定滑坡、加固山體及其他特殊路基。
樁板式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浸水地區和地震區的路塹和路堤支擋,也可以用于滑坡等特殊路基的支擋。
預應力錨索可用于土質、巖質地層的邊坡及路基加固,其錨固段宜置于穩定巖層內。
5.答案:D
橋梁墩臺加高與落低方法:
用低坍落度砂漿墊高支座法
利用行車空隙或封鎖時間,將橋梁連同支座頂起至設計標高,在支座下設U形模板(一方開口),由開口一側填塞低坍落度砂漿,充分搗實達到需要強度后恢復通車。
用抬梁發加高混凝土支座
在墩頂設置臨時支座,封鎖線路頂起橋梁,拆除支座,穿入抬梁的軌束或工字鋼,在抬梁的下面澆筑支座混凝土并應預留千斤頂位置。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封鎖線路,拆除抬梁及臨時支座,將梁及支座落回原位。
橋臺托盤的加高施工方法
加高量小于20cm時,可以用托盤加高。當加高高度較高時,需要改建托盤時,可用吊軌梁架空,鑿除舊托盤,新建托盤。
6. 答案:A
以軌束梁便橋增建小橋
當橋址填土在4m以內,土質一般,無地下水,小橋跨徑在6m以下時,可采用排架枕木垛軌束梁。
當填土在3m以下,土質密室不易坍塌時可采用排架軌束梁。
當填土3m以內,土質較差,抬軌可用軌束,工字梁或軍用梁。
當填土2~3m,正橋跨度小,允許在便橋范圍內方坡開挖時采用密排枕木軌束梁。
當行車密度大,正橋跨度較小時可采用吊軌梁。
7. 答案:B
橋涵頂進的施工程序:施工準備→開挖工作坑→澆筑后背梁工作底板→預制箱涵→安裝頂進設備→起動→頂進→挖運土→增加頂鐵→再次頂進→如此循環直到箱涵就位→填石碴恢復正線路。
8. 答案:B
增建二線橋時要根據一、二線間距情況,必須采取防護措施保證既有線行車安全,一般采用防護措施如下:
(1)路堤在6m以上時,可在橋臺后用吊軌、扣軌或工字鋼等架設便橋辦法,使橋臺后端路堤不受由線路傳來的列車荷載。
(2)兩線間距在4.5m以上而路堤又高于6m時,開挖基坑可采用排樁防護。
(3)路堤高3~6m時,可用木板樁擋土。
(4)路堤高度在3m以下,可在臺尾路堤中打入圓木排樁擋土。
(5)增建二線涵洞如有必要可參照小橋的防護辦法對路堤實施防護。
9.答案: C
施工便道干線行車速度大于40km/h時,應采用雙車道,行車速度小于20km/h時,可采用單車道標準。
10. 答案:D
鐵道橋涵工程中,地基與基礎、墩臺、梁部等分部工程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單位應進行檢驗,監理單位按規定進行平行檢驗或見證取樣檢驗。
鐵道隧道工程中,隧道限界、襯砌厚度、強度、襯砌背后回填及防水等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單位應進行檢驗,監理單位按規定進行平行檢驗或見證取樣檢驗。
路基工程質量控制時,地基基礎、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塹邊坡等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單位應進行檢驗,監理單位按規定進行平行檢驗或見證取樣檢驗。
軌道工程質量控制時,軌枕、鋼軌、道岔、道床等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單位應進行檢驗,監理單位按規定進行平行檢驗或見證取樣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