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一篇《一諾: 中國的國際教育,是個國際玩笑》引發了大量的討論,和原文波讀者多為認可甚至強烈共鳴不同,國際教育從業者多持批評態度,甚至有的流露出不屑的態度。為何會出現這么大的反差?
一 中國的國際教育VS本土國際化培養
作者一諾提出了中國的國際教育和本土國際化培養兩個概念,一貶一褒,涇渭分明。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不管什么性質和形式的國際教育,都是中國教育的補充,這是趨勢也是原則。
孩子送出去了,就意味著已經擺脫了一諾所說的幾乎沒有能力抗衡的教育大體系以及環境了。換句話說,就是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是在討論中國國際教育了——如果非要怎么說,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國際教育,屬于個體行為了,從屬性上說,也是所在國的國民/國際生教育。
所以,話不可隨意說,否則影響大了就會被群懟。
1 好的教育是相通的
我國的國際教育總體上可以分兩類:
一類是成體系地引進海外成熟的如IB/ALevel課程,學校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做課程融合,完善豐富校本課程,越來越本土化,或者說逐漸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
另一類是基于中國國家課程體系,學校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引進西方的教育理念及課程設置,完善豐富校本課程,越來越國際化,或者說逐漸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
一諾所推崇的,就是后者。在筆者看來,好的教育是相通的。一諾突出強調的“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和邏輯,講自己的故事”,就是每一種教育體系都以不同表述呈現的內在要求。
2 哪一類距離好教育更近
批國際學校,自然是引進成熟課程體系的學校,目前可以代表國際教育高中段辦學的水平和質量。目前大部分都是這一類學校,他們依然在不斷地做課程融合,來優化辦學水平。(純粹招外籍的學校另當別論,簡單看作外國在華的教育飛地比較合適。)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基于對國內外教育把握的基礎上,開始在中國國家課程體系的框架內,做自己的校本課程體系。
從歷史上看,前一類更有優勢:
我國的現代教育理念落實就是這樣的,大破大立,廢除科舉制,創建新學堂,打到孔家店——當然難免矯枉過正,這也是引起爭議,甚至引起否定聲音的地方。只是在那樣積重難返的情況下,有更好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嗎。當然,當西方教育理念在中國占據優勢后,開始不斷批判地把傳統教育中的精華融合進來——理論上和趨勢上是這樣。
與之相應的,就是我們政治發展也是如此,形象的說法是,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經過結合實際的不斷斗爭發展,現在可以說是充分本土化了。
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下,憑單個學校的一己之力,創建一個卓有成效的課程體系,談何容易?且不說這需要多長時間的打磨,就說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有多少學校可以承擔得起?
所以,追根究底,要打造自己課程體系的學校,還是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借鑒、融合現有的課程體系的理念、課程設置、評估等。
3 貴在落實
再成熟的課程體系,如果學校不在日常教學中切實落實,也是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的。那些復制-粘貼教育理念的學校,是沒有生命力的。
二 以什么標準來衡量我們的教育
清楚了兩者的差異后,再看一諾的表述,問題就來了。一般來說夸自己的項目好很正常,但不做具體分析直接否定其他發展模式,這與一諾自己提出的文化多元也自相矛盾。這種雙重標準,和西方教育中要求的寬容、尊重對方的理念相左。作為教育理念,這在IB教育中有著系統闡述。看來,不僅學生需要培養,從業者也需要自我教育。
目前我國的國際教育還處于發展階段,以現在的結果來權衡教育的成敗,不構成內在關系,至少還為時尚早。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應該以什么標準來衡量我們的教育。
一諾很注重中華文化,富有中國情懷,可惜有意無意忽視了一點,就是拿個體在美國的成功來衡量中國的教育。
拙以為衡量的標準要接地氣,不要太抽象或遠離當事國的現實。按照這一前提,就是中國教育在什么程度上解決了中國的現實問題,解決了“我們自己的人民”的現實問題,而不是有多少人在美國的公司里怎么樣。如果沒有立足于本土的意識,國際視野也會缺少支撐,又怎么能做出中國的教育呢。
如果從這個標準看,一諾所舉的例子,倒成了印度的悲哀、美國的勝利的鐵證。按作者的話,印度無非是在給美國輸送打工者或合伙人,而美國則成功吸引了印度人才為我所用。如果硬說成win-win,那么我理解的雙贏,是美國贏兩次!
國際教育可以理解為高大上,畢竟開支花費多嘛,是屬于少數人的。不過是否在于關注邊緣,有待商榷。邊緣這個提法本身似有問題:是相對誰而言?為何是邊緣?當年中國被稱之為遠東國家,那是因為歐洲強大,有歐洲中心論,標準是他們定的,所以我們是邊緣。身為教育者,不能因為自己是精英,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就被定義為邊緣群體,這個作風要不得。(及時測:有多少老師把“后進生”們當邊緣群體的?)
作者文中講花費時,提到了美金,現在通行的說法是美元,不再是美金,因為其金本位早已不復存在了。提及這一對概念的區別,就是想表明,時移世易,我們得照顧現實。
一諾的評價標準折射出重大的現實境況,就是美國標準的影響根深蒂固,全球產業鏈乃至人們的精神生活,都處在以美國標準為背景的生態中。不得不承認,這是現實,也是意識形態。
三 嚴肅的問題不容回避
1 需求和供給
家長焦慮,希望孩子可以進更好-更好-更好的大學,不合情不合理嗎?
往往,家長要過程,更要結果,對于一般學校,重視這個問題,好像也不是多大的罪過吧。
2 教育產業化、市場化
一諾的批評,對當下中國的國際教育是很有警醒作用的,首先就是暴露中國國際教育中的問題,撕下了一味盲目鼓吹國際教育的人的遮羞布,令其難以掩飾,也讓大家可能從這一角度清醒地看待中國國際教育。
學生家長想進好大學,學校努力滿足,好像都沒什么嚴重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看起來最有道理,其實最沒價值的說辭是,這都是體制的問題,一下子鎖死了探討空間,只剩出國一條道。
文章內外,出現了一些不滿甚至撻伐,就是無人認領這一不容回避的問題。找不到癥結所在似的。
目前中國的國際教育是市場化、產業化的。在家長的剛需下,資本的推動功不可沒,但資本把盈利推向,和把應試推向,所帶來的問題,沒有質的差異吧。
說到這,忽然覺得馬克思對資本的評價說的對。為達到預期利潤,無利不早起,制造各種概念,把焦慮的家長卷入運作的產業鏈。
需要聲明的是,資本進入教育市場,給主流教育帶來了新鮮血液,給家長帶來了更多優質教育的選擇,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許多人也是帶著滿滿的情懷,進入國際教育界的,做出的實績也是有目共睹。
但是,現實不是童話,資本逐利。難免在光鮮的外表下看見骯臟——只要你不刻意視而不見的話。按說,這是社會發展的陣痛,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3 誰的國際教育大市場
那么,何以面對國際教育大市場?
四 智叟式的可笑VS愚公式的不可笑
1 智叟式的旁觀可笑
一諾認為的國際玩笑,笑的對象是不遺余力、不問前程把孩子送出國學習的家長。而這一群體和作者幾乎一致認為中國的當下國際教育無力吐槽。是喜?是悲?還是尷尬?
2 愚公式的身體力行
文中提到的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筆者有幸參與過,上課的是極富經驗的實力派老師,學生是知名學校的某班學生。不過,課后大家討論交流時,上課老師對過程和結果并不滿意(不清楚是不是一次例外)。我似乎悟到了什么,教育的意義好像不能僅以上課時段的成果來評價。相應地,但凡執著探索教育教學的,都值得尊敬。
3 建設性的有破有立
中國的國際教育雖然問題重重,和一諾一樣,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還是大有人在。希望大家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頡頏互競,(不要做看客看國際教育的笑話,國際教育中發生的笑話已經足夠看了),建設性地探討、揚棄,共同推動好的教育抑或合適的教育發展。
不問一諾的美好愿景多久才能實現,但愿一諾提出的本土國際化的培養方案,桃李滿天下,愿作為主流教育補充的國際化教育日新月異!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家長您好,國際學校面試是評估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不同學校類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國際高中、公立學校國際部)的考察...
答alevel大考都考什么?A-Level課程涵蓋70余門學科,包括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經濟、歷史、地理...
答家長您好,北京國際學校是否需要北京戶口,主要取決于學校的類型和招生政策。北京國際學校分為純外籍子女國際學校、民辦國際學校...
答國際學校日常考試都有什么?單元測試與章節測驗、項目式學習(PBL)評估、標準化考試如MAP測試(MeasuresofAc...
答什么是國際學校?有哪些特點?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School)原是指跟隨外國僑民母國的教育制度,為外國僑...
答12年一貫制的國際學校的優勢有教育連貫性,減少升學壓力;課程體系深度匹配;師生關系穩定,個性化培養;一貫制學校通常配備高...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