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書道既不是完全自由的純藝術,卻也已遠離了工具功能的實用性,擺脫了不自由的“前身”身份,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性。但它以文字為題材,便受到文字規范的制約。這個特殊的性格,使它與其他純藝
術的處境不同。在書道的學習,書道的創作與書道的評鑒三方面,特別與書道的歷史傳統有最密切的關聯。
本來,任何藝術都與傳統有密切的臍帶關系。傳統是根源與養分,但個人的創造便要求能“一空依傍”,充分彰顯個人的獨特創造。
而書道不同。它不但要有賴于不自由的文字(文字不能自由創造),也要對歷代各體各派有認識。最后,書道所書寫的文字背后有文字的“涵義”,那是文學、哲學、歷史等人文學的內容。
所以,書道所彰顯的修養之廣之雜,非其他純藝術所能相提并論。所以,我認為書道的創造不必如繪畫一樣強烈要求高度的突破與創新,而要求表現書家對傳統獨特的理解與吸取。我們看歷史大書家,顏柳歐蘇,清代“狂怪”的鄭板橋、金冬心,哪一個沒有傳統的依傍?有人以狂涂亂刷或草字天書為“創造”,我認為那在“繪畫”中是否有藝術價值?可留給繪畫評論去評說;而那絕非“書道”藝術。
我們必須體認書道是一種“古藝”。我常用中國的戲曲與武術、日本的“能劇”與“歌舞伎”、西洋傳統的古典歌劇來類比。以京劇為例,傳統的劇本、演技、唱腔唱詞雖也容許才人修潤增飾,但不會不高度傳統。那么,書道藝術家是否就不能有自己獨特創造的余地呢?今人受到西方“進步主義”的影響,處處求個人的突破創新,結果常常只有“立異”,其藝術價值根本是一個大問號。書道在依傍(其實也即傳承)與創造的辯證關系中求取統一,常常是更困難的志業。
書道與抽象畫
美術界許多人常常說書道是中國的抽象畫。若經一番思考,便可知兩者外表有某些近似,本質卻大不相同。
書道與繪畫,在創作所用的題材上,兩者完全不同。有關文字的題材在書寫上有嚴格的規范;有具體形象的繪畫,描繪的技法上可以自出機杼,總還有“形象”的限制;“抽象畫”不具事物的形象,全無規范,與書道的差異當然更大。
為什么許多人覺得書道與西洋抽象畫同類呢?因為同為“視覺藝術”,同樣以不具客觀事物形象的點、線、面(抽象畫多了“色彩”一項)的組合,豈不基本上相同?其實不然。我曾論及藝術中的“自由”與“不自由”,是從藝術創作的目的是純為個人感情的抒發,還是帶有實用性即功利的目的來區分。不過,其差別不在“創作目的”的不同,而在創作所運用的“表現技法”的差異上。很明顯,從這個
觀點來說,“抽象畫”是自由的藝術,“書道”是不自由的藝術。書道沒有抽象畫絕對的自由,除了上述它受到“文字規范”的約束之外,還有歷史上書道各體各派非凡成就的繼承、融會與發揚的“使命”。毫無傳統修養,毫無基礎訓練,拿起筆來涂抹,能稱為“書道作品”嗎?何況只有傳統修養,缺乏個人創意與風格,也不可能稱為“家”。個人創造的“自由”要有前面的“不自由”來引導提升。抽象畫的不能站得住腳,因為妄以為絕對的自由能產生更高的藝術,結果正是因為沒有節制,沒有規范,不必有高度精深的繪畫技法,使抽象畫退返物質的原型,缺乏“人”深刻的思想與具體細膩的感情,注定只能是低層次的裝飾藝術。沒有不自由的條件,只憑自由,高級的藝術創造無由產生。正如自由放縱的狂呼吶喊不能成藝術。書道與抽象畫不是同類,殆無疑義。不過 ,一般人將“抽象畫”與書道的“抽象性美感”混為一談。其實就連寫實的繪畫也有“抽象性美感”,都與“抽象畫”大不同。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