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對條件尚不成熟的農村地區,要暫緩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自然環境不利的地區小學低年級原則上暫不撤并,撤并學校必須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農村中小學網點的撤并,與農民子女受教育權利的保障有很大關系,一直很受關注,也引起了不少爭議。依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小學的數量從1978年開始到2008年,以年均3.76%的速度減少,在這期間,1990年以后減少的速度是5.06%,說明減少的速度呈遞增趨勢。普通中學在1978年至2008年間也在減少,年均速度是2.6%,但1990年以后減少的速度下降,年均速度是1%,速度呈遞減趨勢。在減少的學校中,主要是農村小學。
從有關學者在一些地方的調查看,中小學的撤并的確成為最近一些年我國教育界的重要現象。在山東某縣,除縣城中學外,所有鄉鎮以下的中學幾乎都撤銷了。人口密度較小地區的行政村也已經不是村村有小學了。以往“希望工程”學校有一些也被廢棄了。某地有一個村莊,當年有百十來個學生,上課時書聲朗朗。到2008年剩了4個學生。去年這所學校也撤銷了。北京周邊的山里頭,也有不少學校撤銷了。
對這種趨勢如何評價?這需要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農村中小學的撤并是大勢所趨。我國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里,城市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農村人口也相應減少。預測在未來30年里,我國將繼續保持這個趨勢,農村常住人口每年將減少1100萬至1300萬不等。到2034年前后,我國農村將剩不到4億人左右,且還大部分集中在鄉鎮核心區。從有關調查看,山區人口減少的速度更快。甚至國家給鄉村投資越多,農民向城市轉移的速度也越快。
隨著人口大量轉移,農村學齡兒童大量減少,一些偏僻山區的學生數量減少更快。在這種背景下,關閉一些小學校實在是迫不得已。關閉一些學校,將教育資源集中投放,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水平提高后,學生的精神面貌也會更好,有利于學生心理發育。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從實際出發,一味在形式上追求集中辦學,不注重教育質量的提高和農民負擔減輕,也會有嚴重后果。只要在辦學的安全標準、教學質量標準、校舍環境標準、后勤服務標準等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并校。還不能因為并校增加農民的教育支出。如果這些目標達不到,就不該貿然撤并學校。遺憾的是,有的地方僅僅從減少政府教育經費的目標出發,撤并了學校,把負擔加到了農民頭上。
從一些學者的調查看,有的地方撤并學校以后有很好的效果,他們有很多經驗,而最核心的經驗是在教育上舍得投入,真正把教育看做百年大計。建議教育部通過調查研究,在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制定一個詳細的關于學校的設置、撤銷與合并的工作規范,用以約束此項工作。僅僅提出原則性的指導意見不足以糾正目前的一些問題。社會各界也必須看到撤并學校的必要性,不可簡單地認為此趨勢是倒行逆施。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