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我孩子的戶口不在我們住的地方,能進小區劃片的重點小學嗎?”“孩子的戶口在西城,但我們住在海淀,到底要不要回西城上小學呢?”“劃片的小學不是重點,我們是否要擇校?”很多家長在e度論壇交流幼升小擇校的種種困惑。劃片入學是教委的政策,但是也會有一些微調。
孩子的戶口究竟幾年才有效
和很多從中心城區搬遷過來的居民一樣,由于老房子尚未動遷等種種原因,家住西城的徐先生一家是典型的“人戶分離”。孩子出生了,他也把孩子戶口報在了那里,有一層考慮便是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豐富,孩子戶口在那,將來回到中心城區讀書還有希望。
然而,孩子轉眼要讀幼兒園了。徐先生去小區對面的公辦幼兒園咨詢了一下,沒想到,幼兒園規定,只能接收戶口在本區的小朋友。這下,徐先生才意識到,戶口的問題還蠻要緊。為此,他開始詢問小學入學情況,鄰居們說,其實小區不遠的一所公辦小學教學質量也不錯。關鍵是,孩子不用每天長途奔波,耗費時間和體 力。徐先生有些猶豫,是不是要把孩子的戶口干脆遷過來。聽說很多學校入學時會要求孩子的戶口和監護人必須在一起,而且必須至少兩年才有效,現在遷戶口,是 否還來得及?房產證在入學時能否作為就近入學的證明?
入學政策微調 以確保公平
“每年2月起,家長的咨詢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中心城區一所知名公辦小學校長坦言,自己也很無奈。同一學區內可能存在幾所學校,對口不同的居委會, 在保持居委會對口基本沒有大變動的情況下,由于各校規模不同,區教育局通常會根據當年適齡入學學生人數,做出微調。這名校長告訴記者,有一年,由于一個居委會當年適齡兒童只有幾人,所以,這個居委會第一次和該校對口。結果,前兩年被分到別校的學生家長就找到學校,覺得“不公平”。
有家長為了孩子入學,不惜成本買“學區房”;有家長四處托人,希望把孩子戶口遷至親戚朋友家;有人人戶分離多年,但也希望憑借“袋袋戶口”回戶籍所在 地就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家長爭議的焦點,通常集中在中心城區傳統“名校”。如此一來,難免出現公辦名校供求緊張的局面。為此,各區針對區內名校招生,制訂了一些不成文的規定,除了普遍規定孩子戶口必須和監護人(至少父母一方)同住兩年至三年,有的還由于當年適齡兒童較多,不得不規定同一居委會,只能馬路一側居民可以就讀。
“其實,我們也希望政策保持穩定,對家長和學校來說,都可以節省不少精力!”采訪中,記者聽到不少這樣的呼聲。但是,也有校長覺得,有時候政策的調 整,能起到積極的效果。有學校前幾年招生時,一直遇到很多人戶分離的“袋袋戶口”,人數眾多,甚至影響到真正住在附近的孩子入學。于是,該校規定,報名時 必須戶口本和房產證兩證齊全。幾年試行下來,“一刀切”的效果不錯,減少了很多爭執,也間接打消了一些家長犧牲孩子睡眠時間,讓其長途跋涉來上學的念頭。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