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昨天國辦發布的《國民休閑旅游綱要》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以安排放春假或秋假!毒V要》還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對此一些家長擔心會增加負擔。 昨天國辦發布的《國民休閑旅游綱要》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以安排放春假或秋假。《綱要》還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對此一些家長擔心會增加負擔。(中青在線2月19日)
從某種角度上說,學校給學生放假一年由兩次調整為四次,的確是有利于方便家庭出行旅游,分流暑運和春運客流量,緩解黃金周的壓力,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出行環境寬松。但筆者認為,如果將學生的假期賦予特殊使命和任務,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那么改革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如何實現,著實是個重要問題。
我們知道學生放假是為了更好地放松和玩,但是在假期中給學生賦予課外實踐活動,無疑是給學生增加了負擔和壓力。一心撲在玩的心得孩子怎么會去認真完勝實踐活動呢?即使完成了實踐活動,也是簡簡單單地應付了事。設置實踐活動的意義本身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可是每一次的實踐活動都是應付了事過關,豈不是誤導了孩子,把孩子思想和認識引向了誤區?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學生調整假期休春署秋寒假的重要意義,也不能質疑假期給孩子設置的實踐活動的目的,但是真正改革實施休春署秋寒假,還需要更多相關配套的評價制度跟隨才行。
因此,無論教育制度如何改革,只要有切實可行的評價制度作保證,其改革的意義和目的就能實現。其實,無論是家長也好,老師也罷,他們并不怕負擔重和勞累,只是希望孩子在做人和能力方面有個真正的提升,而不是讓學生學會弄虛作假,應付敷衍的能力。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