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在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么個現象:第一次家長知道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第一反映是“補課”;第二次家長知道成績不好,開始犯愁;第三次家長會,直抒疑慮:孩子補課了呀,怎么不見有進步呢?其實,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補課,不如補習慣。
補一下閱讀習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要是考試就在眼前,這肯定來不及。
但是在平時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無論是對孩子的智力還是心靈成長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補一下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當老師講到每一步時,學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如果學生感覺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怎么思考呢?學生要努力去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不然學生只能越來越差。
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補一下做作業習慣
首先是端正態度
作業不是負擔,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其次是細心審題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再次是練后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
如: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
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
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最后是收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
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考試時復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補一下學習方法
敢于提問是最基本的。
要敢于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
其次是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是有規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
因此必須有計劃、不間斷地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總結、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補一下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們首先要看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知識沒掌握?還是一些平時積累的壞習慣拖了后腿?如果是前者,補課固然重要,但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孩子在這個暑假多下點功夫了,摒棄壞習慣,補回好習慣。
掃描下列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