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26.下列關于村民委員會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村民委員會對村民會議負責,向村民會議報告工作
B.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C.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后,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
D.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如有1/20以上村民提議,應召集村民會議
[答案] D
[考點] 村民委員會
[解析]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18條第1款規定:“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村民會議每年審議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并評議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故A表述正確。第11條第1款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故B表述正確。第8條第2款規定:“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后,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故C表述正確。第18條第2款規定:“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議,應當召集村民會議。”因此,D表述錯誤。
27.羅馬法復興時期出現的以研究和恢復羅馬法為核心的法學流派是()
A.羅馬法學派
B.社會法學派
C.注釋法學派
D.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
[答案) C
[考點] 法學的產生和發展
[解析] 西方法學到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了法學派別。到中世紀的西歐,在思想領域中,基督教神學占統治地位,法學成為神學的一個分支。在12—16世紀出現了以研究和恢復羅馬法為核心的新的法學,主要是意大利的注釋法學派。以后到19世紀、20世紀,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新自然法學派等才出現。
28.現代社會不僅需要法律這種社會規范,而且還需要道德、習俗等其他社會規范。這表明( )。
A.法律的起源與道德有關
B.有些法律規范是從社會習俗演化而來的
C.法律規范和其他社會規范的表現形式不同
D.法律不是惟一的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
[答案) D
[考點] 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解析] 法律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眾多社會調整手段中的一種。盡管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在處理復雜社會問題時,除運用法律調整外,還應有道德、習俗、政策、紀律、規章等調整。在需要綜合治理的場合,法律有時甚至不是首選的手段。
29.維護和保障立法活動合法性的法的制定原則是( )。
A.合憲性與法制統一原則
B.民主性原則
C.科學性原則
D.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原則
[答案) A
[考點) 法律制定的原則
[解析) 法律制定的原則包括合憲性與法制統一原則、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等。其中合憲性與法制統一原則是維護和保障立法活動合法性的法的制定原則。因為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對:立法活動一般都有規定,立法活動合法性首先是指符合憲法中的有關規定,即要具備合憲性,包括立法主體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法制統一原則是合憲性原則的繼續,它要求立法機關所創設的法律應內部和諧統一,做到整個法律體系內各項法律、法規之間相銜接且相互一致、相互協調。
30.甲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甲依法繼承了其父的遺產。引起遺產繼承這一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是( )。
A.車禍
B.甲的父親死亡
C.甲與其父之間存在合法的父子關系
D.甲未聲明放棄繼承權
[答案) B
[考點] 法律事實
[解析] 甲的父親死亡是引起遺產繼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車禍則是引起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
31.下列關于法律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法律關系是產生法律規范的前提
B.法律關系是一切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C.法律關系只能是人與人之間合法的社會關系
D.法律關系就是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
[答案) C
[考點] 法律關系
[解析] 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因而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前提而不是相反。故A表述錯誤。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而不是一切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都是法律關系,如沒有法律上權利義務內容的朋友關系等就不是法律關系。B表述錯誤。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合法(符合法律規范)關系,具有合法性。故C表述正確。法律關系不同于法律規范所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龐大的社會關系體系中,有些領域是法律所調整的,有些是不屬于法律調整或法律不宜調整的。即使那些受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也不能完全視為法律關系。如民事關系(財產關系和身份關系)也只有經過民法的調整(即立法、執法和守法的運行機制)之后,才具有了法律上的意義,成為一類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故D表述錯誤。
32.在我國貫徹“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司法原則時( )。
A.可以不再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B.仍然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C.有時也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D.由司法機關決定是否受黨的政策指導
[答案] B
[考點]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司法原則
[解析]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我國的司法原則之一。以法律為準繩,意味著在整個司法活動中,在審理案件中,法律是最高的標準,這是社會主義法治對司法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這并不是說,貫徹這一司法原則可以不再以黨的政策為指導。在我國,黨的政策與法律在本質上的一致性以及在表現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特點,決定了二者的相互關系。第一,黨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內容,是法律的靈魂,是法律的精髓。黨所提出的主張和措施從根本上說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利益。黨通過政策的法律化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領導。第二,法律是黨通過國家政權貫徹黨的政策的基本手段。黨的政策被制定為法律,上升為國家意志,能夠獲得有力的實施保障。第三,貫徹黨的政策能夠促進法律更好地得到實施,樹立法治的權威。比如,在刑事執法中,只有以“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為指導,才能突出打擊重點,維護良好的治安秩序,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促進社會和諧,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政策的指導作用甚至還在立法中獲得·了確認。我國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33.事件與法律行為的劃分標準是( )。
A.是否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B.是否能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
C.是否由法律規范予以調整
D.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
[答案) D
[考點) 法律事實的種類劃分
[解析) 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各種事實的總稱。按照法律事實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可以把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法律事件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事實。法律行為,則是指與當事人有關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作為和不作為。
34.下列措施中,屬于法律制裁的是( )。
A.國家公務員甲因違法失職受到降級處分
B.駕駛員乙開車時不小心將一行人撞成輕微傷,乙主動賠償了該行人300元錢
C.公民丙犯盜竊罪,但因有立功表現,法院判決免除其法律責任
D.黨員丁因違反黨紀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答案] A
[考點] 法律制裁
[解析]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或違約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可見,A屬于法律制裁。B中賠償行為是由駕駛員乙而不是特定國家機關作出的,C中法院判決免除丙法律責任的行為并非強制性懲罰措施,D中對丁的處分是由黨組織而不是特定國家機關作出,因而B、C、 D均不屬于法律制裁。
35.民間故事《鍘美案》中,駙馬陳世美被依法處決。這一法律現象表明( )。
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階級性
B.法律有時候也是被統治階級將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結果
C.法律是統治階級整體意志、共同意志的體現
D.我國封建社會的法律也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答案) C
[考點] 法律的本質
[解析] 法律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主要是指法律所體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不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各黨派、集團及每個成員的個別意志,也不是這些個別意志的簡單相加,而是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整體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在一定情況下,法的內容規定不僅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且同時又反映被統治階級的某些要求和愿望。但從本質上看,這些內容仍然是通過統治階級所掌握的政權機關來制定或認可的,它僅具有局部的意義,并不能改變一國法律的整體性質。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經濟學在職研究生就業優勢有哪些?是跨領域就業“萬能鑰匙”,享受國家戰略需求紅利,為職場晉升提供硬核背書,還能平衡工作與深造。熱門研究方向如綠色金融與能源經濟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職研究生介紹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職研究生主要以同等學力申碩的方式招生,這種方式為廣大在職文學愛好者和從業者提
企業管理在職研究生適合哪類人群?適合基層員工轉型管理崗、中層管理者尋求突破、創業者與家族企業接班人補全短板、跨行業/體制內轉型者重塑競爭力。多數院校對報考無管理...
在職研究生考試科目分非全日制(公共課+專業課)和同等學力(申碩考外語+學科綜合),2026年考研大綱公共課調整明顯:政治增“新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英語小作文...
在職研究生對于公務員來說有用嗎?在職研究生對公務員有用,政策層面學歷認證與全日制等同,薪資定級掛鉤碩士學歷。實踐中可縮短晉升周期,提升能力與資源。適合公務員的專...
醫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材料清單因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途徑而異。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需身份證等材料,申碩還需課程結業證等。非全日制研究生統考要報名信息表等,復試...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