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要去哈佛? 王石講述哈佛游學生活
來源:育路冬令營網發布時間:2012-09-20
我了解的美國宗教
當然方法論上還是很受啟發,即使這樣的方法,方法論還是很受啟發,聽一些課還受教誨。連續聽了美國人關于信教的變化,連續聽了三講,他怎么會信上帝,原來我們都是無神論,怎么他們就信了一個神單獨的存在,就按照我們的邏輯怎么都不通。這三節課是講,大致內容信基督教人員人數的變化和社會之間交互政治互相影響。
第一個簡單來說就是二戰之后,信基督教人數大概是71%左右,就是主流人群信基督教,隨著到60年后反戰,反權威,民權運動,性解放等等,那時候也是在搞文化大革命,他們文化大革命是自下而上,我們文化大革命是自上而下。從權威來講我們是反傳統,反文化大革命內容不大一樣,信教下降到37%,就是下降的非常厲害。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了新世紀信教人開始恢復,恢復50%出頭就沒有再增加,這是信教人數的變化,顯然隨著社會的變化,其他因素的變化信教人數也在變化。因為人口并沒有怎么增加,但是信教人數在基本的浮動。
第二個就是二戰之后信基督教的美國人是一生信兩次,一次是家庭給的,洗禮受的天主教,在20歲之后他自己確認一次,有可能他不改,也有可能天主改成別的教,甚至改成佛教,甚至變成無神論都有可能,這就是這個非常普遍。
第三個就是政治和宗教的關系,我們知道美國一定是宗教和政治分離,實際上本質來講美國是基督教國家,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實際上現在不是宗教如何利用政治,是政治如何利用宗教。到之后民主黨也這么做。聽了這三個課之后我就豁然開朗,為什么我這個朋友信宗教,不是這個根本問題上纏繞,到底有沒有上帝?你怎么就信上帝了呢?這個想說什么意思?實際上來講在中國社會轉型過程當中,在劇烈變動當中,基督教代表后面價值觀,這個價值體系和它的組織系統。人是需要有一種精神寄托的,只不過這個價值系統,價值觀它覺得在當前中國這樣社會當中,這個價值體系,價值觀不太認可。第二個更重要,這個組織系統,需要組織,當然有很多組織,國家組織,工會組織,其他組織來講,這個組織是可信的,至于上帝是不是在那里,他是一個問題,那是讓哲學家去解決吧,對于需要有一個依托,需要有一個信仰的支撐,他真正的上帝在不在,不是他去想,不是主要關心的問題。講美國信教的變化,我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也就是基督教宣揚的背后框架,最起碼強調的價值觀和鄰居和善對待。他們通過宗教的禮拜活動,大家互相有一個依托。第一明白了,第二覺得中國未來進步當中,這是一個有組織的進步力量,他們和政治不是對抗的,不是說你反對政府組織存在,我和你政府是一種對話,是一種合作,是一種非暴力,就類似這樣的,你很受啟發,像這樣每個禮拜都有講座。
更多冬令營相關內容
熱為什么要讓孩子參加心智營?
- 10-05·英語是通用的國際語言,從發音、語法、口語、
- 10-04·導師楊,難忘的冬令營帶營經歷總結
- 09-30·參加國際游學的學生要適應新家與新父母
- 09-23·英孚歐洲游學營,適合10-14歲的馬耳他2周體
- 09-22·歡樂海岸帆板、iboat帆船一節體驗課流程
- 09-21·風平浪靜的歡樂海岸,最適合帆船初學者啦!
- 09-20·2周英國游學比較適合7-9 歲的少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