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師基礎知識考試重點:勞動法
來源:發布時間:2009-03-17 10:39:20
1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的內容:
(1) 偏重保護指,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于保護在勞動關系中事實上處于相對弱者地位的勞動者,也就是向保護勞動者傾斜。
(2) 優先保護指,在特定條件下,當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與對用人單位利益的保護發生沖突時,勞動法應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3) 平等保護指,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
(4) 全面保護指,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包括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包括法定權益和約定權益,無論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哪個方面,無論它存在于勞動關系締結以前、締結以后或終止以后。
(5) 基本保護指,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1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內容:
(1) 雙重價值取向:勞動力資源的高效率和公平配置。
(2) 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 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在用人單位內部對勞動者的勞動崗位、勞動時間和勞動量的安排,即勞動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
16、勞動法律關系要素
(1) 勞動法律關系主體: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勞動權利和義務的承擔者。
(2) 勞動法律關系客體:是勞動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即勞動力。
(3) 勞動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規范調整行政關系而產生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勞動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勞動行政主體和勞動行政相對人雙方。
勞動行政主體指勞動行政機關,兼有勞動行政職能的其他行政機關。
勞動行政相對人,是勞動行政法律關系中處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一方當事人,主要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