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沒份兒 教育改革讓農村孩子越落越遠(6)
呼喚:推進教改要統籌兼顧
針對目前出現的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擴大的狀況,農村師生呼吁,推進素質教育和高考改革要統籌兼顧,充分考慮農村教育的現狀,不能讓農村孩子越落越遠。
能否為農村學生制定一套素質評價標準
“山區的孩子和武漢市的孩子怎么去比素質?武漢市學校的一座實驗樓就抵上我們學校的全部家當,教育資源的配置上本來就對大城市多,對重點學校多,城里學校一人一臺電腦,塑膠跑道,農村學校籃球架子都沒有一個,這能在一個平臺上競爭嗎?”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一中殷永紅老師說。
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在目前城鄉素質教育存在巨大差距的前提下,如果讓農村孩子一直用著為城市孩子編寫的教材,和城市孩子參加一樣的評價,顯然有失公平,這只能使農村孩子在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中被邊緣化,妨害教育公平。
對于農村和城市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他們認為應制訂不同的標準。他們表示,現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對于農村學校的小學、初中學生來說,歷史、美術、音樂、微機操作都是空白,他們無法在基礎教育階段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見識方面來說,北京等大城市的孩子能夠去各種博物館補充課外知識,而農村學生很多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在的縣鄉,哪有機會見識這些?在這種情況下,對城鄉孩子區別對待才更具科學性。
對于高校自主招生,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教師建議,高校在自主招生時應充分兼顧農村和城市生源,適當向同等條件下或條件稍差一點的農村學生傾斜,以彌補因基礎教育質量形成的城鄉差距。殷永紅還認為,現階段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規定重點學校必須錄取一定比例的農村生源。
多方支持,改善農村課改的外部環境
王宗學告訴記者,推進素質教育以來,學校得到的經費有了明顯提高,2009年,生均經費由過去的300多元上漲到500元。“但是,學校條件還是遠遠不能適應新課改要求,而且城市學校經費漲得更快,我們之間的差距現在更大了。”他說。
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清原高中教務主任惠金東認為,教改所帶來的變化已經對農村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產生了觸動,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學校培養更多特長,學校也積極提升育人層次,引導學生多方面發展。但在目前情況下,沒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單靠學校自己的努力收效甚微。
記者在采訪中,一些農村師生就結合實際完善新課改提出以下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農村教學條件,特別要加強新課改所需要配套的圖書館、實訓基地、電教設施建設;充實農村教師隊伍,配齊新課改所必須開設課程的專業教師,同時多給基層老師提供充電培訓機會,并將一些展演、研討交流會放到農村學校來舉行,以加速農村學校領導、教師觀念的轉變,幫農村學校適應新課改。
寧夏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農村問題專家李祿勝表示,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看,“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村的快速發展是重中之重。而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就要依靠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坝捎谫Y金匱乏,農村的基礎教育發展總是舉步維艱,徘徊不前。因此,在教育投入上要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新課改的外部環境,這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課改,多聽聽農村教師的聲音
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說,現在新課改方案、新高考方案的確定,太少考慮到農村的實際,為什么不能更多地聽取農村教育工作者的意見,吸收農村教師、教育管理者代表參加到方案的制定中,參加到高考命題中呢?
寧夏石嘴山市隆湖中學高級教師魏銀忠表示,教育改革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事情,應該共同發揮專家和基層教師的積極作用,探索經驗,集思廣益,淡化程式,強化實踐。他認為,這次新課改課程內容和課程標準都實行國家統一標準,雖說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但由于技術力量和課時的限制,各地很少有地方課程,更別說學校課程,F在基礎教育從課程內容到具體教學實行全國一盤棋,并且不斷向城市看齊,這是造成農村教改出現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
魏銀忠說,其實國務院在《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已明確指出,“農村中學的課程設置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等項改革,試行‘綠色證書’教育并與農業科技推廣等結合”。他認為,新課改的目的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又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和標準,農村實施新課改既要遵照國家新課改的教學標準,又要最大限度地照顧到農村實際,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新課改教學,尤其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具體教學方法上,應該提倡教師大膽自如地表現出農村特色和地方特色。
采寫(半月談 王圣志等)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