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沒份兒 教育改革讓農村孩子越落越遠(5)
綜合素質評價的“城市化”讓農村孩子吃暗虧
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模式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這一考試模式突破“唯分錄取”的高考模式,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統一考試和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方案。目前,安徽省對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確定為A、B、C、D四個檔次。
“今年我校有815名高三學生參加綜合素質測評,沒有一個學生獲得A!泵邪不帐×彩惺痉陡咧械膲劭h瓦埠中學教導處副主任李多田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安徽省教育廳規定,評為A的學生必須是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干部,或具有在市一級競賽中獲獎,以及在音、美、體等方面具有特殊技能的實證材料。我們學校學生沒有條件參加音、美、體方面的專業培訓,因此很難獲得特殊技能的實證材料!
“難道只有會棋、琴、書、畫,綜合素質才算高嗎?”瓦埠中學校長秦秀富對此提出質疑:“我們農村學生大多純樸,富有愛心,我們學校不少學生在課余時間義務照顧孤寡老人,直到老人把感謝信寄到學校我們才知道,這樣做好事不留名的學生難道綜合素質不高嗎?我們農村孩子自理能力強,他們可以在家做飯洗衣,而有些能歌善舞的城市學生,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兩者相比到底誰的綜合素質強呢?制定綜合素質測評標準,應充分考慮到國情,考慮到廣大農村的實際,不能將標準僅定位在城市,從而變得城市化!”
一些農村學校校長、教師認為,提倡素質教育是好,但是沒有考慮到農村學校的資源配置。如增加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內容的學業水平測試,這對教育資源充足的城市孩子不在話下,但對教育資源貧乏地區的學生卻困難重重,這勢必造成新的不公,使城鄉教育差距越來越大。
對于自主招生所要求的獲獎條件等,許多老師也表示這會將農村孩子排斥在門外。由于各地舉辦各種競賽的層次和次數不同,農村學生單是因為交通不便和信息閉塞,參加競賽的幾率就較低,更別說獲得競賽證書了。寧夏固原一中教務處主任韓映順說,學生要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一般首先要獲得省級奧賽一等獎。為獲得這個獎,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有些城市學校還專門聘請奧賽教練輔導,這些對于農村孩子卻太遙遠。同時,在理化生科目的奧賽中,其實驗很多都是大學課程實驗,這種實驗要求具有一定標準的實驗設備,這對于連普通實驗室都沒有的農村學校來說,結果可想而知。
至于特長加分、各種比賽加分,這些同樣都是城市孩子的專利!2008年會寧參加高考的學生有1萬多人,無一人享受音、體、美特長生加分!睍䦟幙h教委主任說。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