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院校招生亂象調查:招生三個月賺十幾萬(2)
“十幾個電話叫不來一個學生”
馬亮多年訓練出的嘴皮子越來越不好使了,現在說服一個學生要費更多的唾沫星子。
7月18日下午,記者在馬亮住的賓館看到他正在滔滔不絕地向坐在他對面的一名學生介紹自己的學校。
這位學生糾結于就業以及學校的民辦身份。
“青島現在是藍色經濟區的龍頭,國家在這里投了幾千個億,以后工作機會多得是。”“公辦就是有國家的財政支持,民辦的沒有。我感覺就只有這一點差別。”
講述了自己學校的很多優勢之后,馬亮又表示名額有限,他們是國家統招,要按照分數從高到低進行錄取,只有先報上名才有保證。
“咱這個分數也要求不了太多,只要是正規學校,有正規老師,學好學差還在自己。”馬亮還特別強調了一點,學生一入學就和他們簽訂就業協議。“百分之百保證就業,要是你沒工作可以拿這個協議告我們。”
半個小時過去,這個學生被說動了。“我個人沒有問題,只要父母同意,我肯定報你們學校。”
“跟父母說的和跟學生說的就不一樣,跟父母要介紹學校怎么正規,管理怎么嚴。跟學生要說學校環境怎么好,青島怎么好玩。他們各自關注的點不一樣。”
在馬亮眼里,打電話目前是最有效的招生方式。學生不好招了之后,各個學校就開始發明一些新手段。帶學生參觀校園,海發錄取通知書以及打電話等方式都一下子出現了。“海發的錄取通知書絕大多數都是計劃外的,拿不到畢業證,這是騙人的,F在就是打電話能真正招到學生,打廣告都不管用了。”
但打電話的失敗率極高,“打十幾個電話不一定叫來一個學生。”馬亮的團隊一共四個人,每人都有兩部手機,每天不停地打電話。馬亮常感嘆人員太少,打電話的速度太慢。“有些猶豫的還要回訪,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馬亮每月的電話費怎么也不會低于五百元。
對于這么多電話號碼的來源,馬亮毫不諱言,“大多數是買的。網上專門有賣這東西的。也有些是從班主任處拿的,還有的學校有通訊錄,從報名的學生那里拿來的。”
過幾天,馬亮還要帶一批學生回青島去看看學校。來回路費他們自己出,學校負責食宿。在馬亮看來,這兩年才興起的這個新招作用并不是很大,“很多學生到處看,但到最后有可能哪個都不報。”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