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五)(2)

2012-10-30 16:15:35 來源:中華考試網

    四、明清時期的經濟

    1、農業

    (1)政策:重農抑商。

    A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B目的:維護小農經濟,鞏固封建統治。

    C推行:商鞅變法時首倡,為歷朝沿用,明清時期強化。

    D主要表現:商業壟斷、貶低商人地位、限制經營范圍、征收重稅等。

    E影響:積極性:一定時期(封建社會前期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保障農業發展和社會穩定。

    消極性:在封建社會后期尤其是明清時期,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的潮流。

    (2)賦稅制度:雍正時期推行攤丁入畝,廢除了人頭稅。

    2、手工業

    (1)明清時期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2)制瓷業:明代,創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琺瑯彩。

    (3)紡織業:明朝后期棉布成為主要的衣料,蘇州、杭州成為絲織業的中心。

    3、商業和城市

    (1)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商幫徽商和晉商等。

    (2)明清商業發展的新特點: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興起;農產品大量投入市場;長途販運貿易興起;北京、南京是全國性的大型商貿城市。

    4、資本主義萌芽

    (1)明中葉以后,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這種經營形式是為購買勞動力的增值利潤而進行的商品生產,并以自由雇傭勞動為特征,在一種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萌芽。

    (2)至鴉片戰爭前,除絲織、棉紡織、印染、制瓷業外,還在制鹽、造紙、銅礦采冶、采煤、木材采伐等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5、“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

    (1)推行原因: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或西方殖民勢力),危機明清王朝的統治。

    (2)表現:“海禁”指禁止民間貿易,允許官方貿易:“閉關鎖國”指禁止國人私自赴海外經商,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正常貿易。乾隆時期僅開放廣州一口,并特許“十三行”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3)影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一定時期內維護了國家的安全,但使中國日漸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開拓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中國日益封閉落后。

  (責任編輯:韓志霞)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分享“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五)”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另类色妞网欧美吧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不卡 |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在线99 |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二码 | 亚洲国产视频a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