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五)(3)
五、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
1、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1)李贄的離經叛道
A社會背景
①明朝吏治腐敗,奸佞當道,社會矛盾空前尖銳。
②江南一帶工商業者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③李贄目睹了官場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不愿同流合污,形成了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
B思想主張:
①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正統地位,批判道學家的虛偽。
②批判“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提倡自然之性,要求個性解放。他的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
(2)明清時期的三大進步思想家
A思想產生的背景原因
①經濟因素: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與緩慢發展,統治者極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政治因素:統治者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專制統治走向腐化。
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學日益僵化,啟蒙思想家要求擺脫思想束縛,實現個性的自由發展。
④階級因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工商業者階層隊伍壯大,要求反對封建束縛,發展商品經濟。
B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①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主張“工商皆本”,反對重農抑商。黃宗羲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對清后期的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②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主張“經世致用”;指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
③王夫之:提出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唯物論思想;認為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C影響:他們認識到君主專制制度是諸多弊病的根源,從而無情地揭露專制帝王的罪惡。在批判君主專制制度的同時,明清之際思想家還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他們的思想在其后數百年間人具有啟蒙作用,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
2、科技成就
①醫學:李時珍《本草綱目》。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成就,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生物進化的思想。
②農學:徐光啟《農政全書》。介紹了西方的水利工程,體現了西學東漸。
③中國古代科技發達的原因:
A政治:中央集權制度為科技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政治條件。
B經濟: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科技的進步提供了經濟基礎。
C政策:政府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對科技也給予一定的關注。
D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
④中國未產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A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
B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約性。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與后期的閉關政策,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
C中國古代以儒學為主的教育內容與越來越嚴酷的文化專制統治,使古代科技發展缺乏足夠的人才。
歸根結底是中國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后走向衰落。
3、文學藝術
①小說: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市民階層的崛起,對文學形式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②繪畫:文人畫成就突出,出現了一些風格奇特的畫家。
③京劇:乾隆年間,徽班進京,融合昆曲,漢調等,以及北京語匯形成了一種新劇種——京劇。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五)”到: